百花洲
创始人
2024-03-06 01:05:56
0

百花洲

百花洲

百花洲(百花洲)

百花洲为南昌东湖之中有三座小岛,合成百花洲。后来,也把整个东湖一带的风景区称之为百花洲。 东湖位于南昌市区中心,湖面约13公顷。自唐以来,东湖即为著名风景湖。明代以后,分成东、西、南、北四湖,有桥涵相通。东湖之中有三座小岛,俗称三洲即百花洲。现有九曲桥、百花桥及海成堤(亦称“苏翁堤”)跨湖通洲,洲上有“水木清华”馆、中山亭,百花洲亭,苏圃和文物广场等名迹,历史上的东湖书院、东湖书画会、南昌行营都设在这里。

目录 南昌名胜 济南名胜 惠州名胜 邓州名胜 收缩展开 南昌名胜

古代历史

自唐代以来,名人学士吟诵东湖百花洲的作品甚多。如李绅、杜牧、黄庭坚、辛弃疾、欧阳修、文天祥等古代名人,都留下过赞颂百花洲的诗文。南北朝雷次宗曾在《豫章记》文中记述:“东湖,郡城东,周回十里,与江通。”唐代观察使韦丹曾组织民工在南昌东湖中筑堤栽柳,时称韦公堤,又名万柳堤。那时的百花洲,即南昌东湖畔之洲,是因为洲上遍长奇花异草而得名。唐代洲上百花争妍,东湖水光潋滟、荷花满湖,堤上万柳成行,美不胜收。唐诗人李绅曾写诗赞道:“菱歌罢唱鹢舟回,雪鹭银鸥左右来。霞散浦边云锦截,月升湖面镜波开。鱼惊翠羽金鳞跃,莲脱红衣紫摧。淮口值春偏怅望,数株临水是寒梅。”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文人欧阳修曾写过一首五绝诗:《酬圣俞百花洲》。宋代词人向子堙在其《蝶恋花》词中,也有“百花洲老桂盛开”之句。 到宋明代,更名扬天下。那时洲上楼阁亭台有十多处,湖光洲景美如画。宋代隐士苏云卿曾在百花东洲灌园植蔬,后人称这里为苏翁圃。著名的豫章十景,便有二景即“东湖夜月”和“苏圃春蔬”在百花洲。南宋时,豫章节度使张澄在百花洲上建“讲武堂”,演习水军。况志宁有诗写道:“讲武亭前水四流,游蜂飞蝶满芳洲,西风战舰知何处,赢得斜晖伴白鸥”,可见那时百花洲上蜂蝶飞游,花草之繁盛。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也曾登洲游湖并赋诗一首:“茂林修竹美南洲,相国宗侯集胜游,大好年光与湖色,一尊风雨杏花楼。”

近代历史

百花洲之衰落应在清代之后。清代这里成为贡院所在地,原古建筑已遗迹渐消。清乾隆年间,江西布政使彭家屏书“百花洲”三个大字,镌为石碑,后碑残破。1932年这里辟为湖滨公园,1946年4月被改名介石公园。1950年7月,更名为八一公园。建国以来,人民政府种树修堤,淘浚湖泥,建造亭台及曲桥,使这里成为人民群众休憩之所。

济南名胜

简介

百花洲,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在大明湖公园南门牌坊以南,一路之隔,有一碧波粼粼的小湖,面积7000余平方米,岸边弱柳临风,娇柔婀娜,水中碧莲映日,红荷争艳。距此不足二三百米有著名的珍珠泉群,泉群之水,经曲曲折折的玉带河,轻轻柔柔,缠缠绵绵地流入百花洲,再穿过鹊华桥潺潺流进大明湖。

历史

古时的百花洲,比现在大得多,现在百花洲东岸一带的.民居,原为水中小岛,北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著名文学家曾巩调任齐州(今济南)知州,在大明湖上筑百花堤,小岛也因之而名为百花台。岛上百花烂漫,景色宜人。曾巩(号南丰先生)有《百花台》诗赞之曰: 烟波与客同樽酒,风月全家上采舟; 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似武陵游。 可以想见,古百花洲该是多少优雅的去处。 明代嘉靖年间,世称明代文坛“后七子”的领袖、济南人李

攀龙,在陕西提学副使位上辞职归里,于百花洲建一三层楼房,隐居于此,名白雪楼。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明嘉靖二十三年(公元1544年)进士,历任吏部和刑部郎官、知府、按察副使、按察使等职。他为人刚直,仕途坎坷,在文学上却留芳后世,与谢榛、王世祯等人共称明代文坛“后七子”,李攀龙为后七子这首,领袖一代文坛。其《沧溟集》风行天下,历百年而不衰。他编的《古今诗删》,历选各代之诗,影响颇大,后又摘取其中唐代诗歌编为《唐诗选》,成为当时通行的学塾启蒙读本,明清两代,影响超过《唐诗三百首》。这样一位文坛大家就隐居在大明湖畔,百花洲上,写诗著文,绝意仕途。当时,白雪楼四面环水,只能以小船往来出入。倘有官员来访,一律不见。若是文朋诗友,他则亲自撑船迎接。李攀龙有妾名蔡姬,善烹调。她做的葱味包子,葱香浓郁而馅中无葱。有文友至白雪楼,蔡姬常以葱味包子飨客。这种包子的做法流传至今,已是济南著名的风味小吃。李攀龙无子,身后凄凉,百花洲白雪楼数易其主,为明末诗人王象春购得,并在这里写下了咏赞晚明济南风情的《齐音》一书。白雪楼因李攀龙而闻名于世,以至无数后来之人,临百花洲而慕古贤,遥想那四面环水的白雪楼,叹赏流连,遐思无穷。

惠州名胜

第三处百花洲位于广东省惠州市 位于惠州西湖平湖东湖中,西湖明月湾附近,与长桥相连。明正德年间甘公亮为惠州太守时,在州上建落霞榭,落霞榭屡经修建,临四壁窗户眺望,更可尽览湖光山色。面积约13000平方米。洲接岸有桥,花岗石砌成。洲内林荫,幽径期间,簧竹依水,焦荫满墙。洲内置有盆景园,虬枝龙杆,尺寸之间见精神。百花洲在西湖明月湾附近,与长桥相连。明代已有园林建设,惠守甘公亮在此建落霞榭。清代称该岛为花墩,有“分莳繁卉,香风半湖”之誉。因名“百花洲”。岛上设有盆景园,筑有回廊、荫棚花架等。现存“落霞榭”高二层,民国时重修。今设“刘伦花阁”,展出惠州籍全国著名画家刘伦花作。新辟花廊,广种名色花卉,并陈列名贵奇花异木,盆景婷婷玉立,不似花洲胜于花洲。

邓州名胜

此百花洲位于今日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境内,北宋名相范仲淹被贬邓州任知州时曾于此地设立花洲书院,以此百花洲之名方为今人所知。 花洲书院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公元1045年,范仲淹被谪任邓州知州期间,为学风不兴而忧心忡忡,于是百忙中在这里谋划、创建了书院内的讲学堂--春风堂、藏书楼、斋舍,公余到书院讲学,并在书院东侧创建了百花洲,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花洲书院也因百花洲而得名。一时,邓州文运大振。 当初与范仲淹一同被贬官的挚友腾子京被贬岳阳后,重修了江南名楼---岳阳楼。新楼落成,腾子京遂派特使,千里迢迢寄信仲淹,恳请其为岳阳楼作记。范仲淹接信后,也不推辞,开始对照岳阳楼文图,反复揣摩,酿酝文稿。 庆历六年(1046年)的九月十五这天,范仲淹端坐于花洲书院春风堂前,挥笔写下《岳阳楼记》。而花洲书院也因了范仲淹,因了《岳阳楼记》,从此成为天下文人雅士凭吊景仰的一处文化圣地。 范仲淹百花洲诗作 中元夜百花洲作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 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空星斗疏。 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青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 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舞弗歌如老何。 定风波·自前二府镇穰下营百花洲亲制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 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悲无欢绪。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我学会了作文 我学会了作文集合15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
畅想未来的作文300字 畅想未来的作文300字(通用59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
田园风光作文 【精品】田园风光作文合集7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
胜似亲人的优秀作文 胜似亲人的优秀作文范文  啦啦啦,啦啦啦 熟悉我的同学一定会发现,最近我经常以这种状态从他们身边经过...
接受自己作文 接受自己作文三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
开卷是否有益的作文300字 关于开卷是否有益的作文300字6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
开学感受作文 关于开学感受作文600字2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借助...
走自己的路作文 走自己的路作文精选10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
养蚕成长观察日记 养蚕成长观察日记(通用28篇)  一天即将过去了,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日记了。...
奖励自己作文 奖励自己作文(通用49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
我变成了什么作文 我变成了什么作文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
儿童童话故事 儿童童话故事(精选40篇)  童话故事是指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和夸张可以活跃你的思维...
与诗同行作文 与诗同行作文七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
未来城市作文 关于未来城市作文5篇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
蚕卵的观察日记 蚕卵的观察日记蚕卵的观察日记1  5月4日第一天  今天,施老师发给我们一人一盒蚕宝宝,让我们带回家...
三年级父母的爱作文 关于三年级父母的爱作文合集10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人们...
成长烦恼的作文600字 有关成长烦恼的作文600字4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根据体裁...
女生介绍自己的作文 女生介绍自己的作文10篇  在生活中,人们的个性,职业,年龄及所出的时间,环境和地位不同,说出的话也...
描写自己作文 描写自己作文(通用15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
自己选择的路作文 自己选择的路作文15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