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劝学说理方式
创始人
2025-07-03 15:02:28
0

荀子劝学说理方式

  《劝学》是《荀子》的开篇之作,值得反复涵泳咀嚼,看看下面的相关文章,看看下面的劝学的说理方法。

  荀子认为人性本恶,除恶向善则须靠礼仪矫正,因而特别重视后天的学习。“性恶论”是荀子社会政治思想的出发点,其著作开篇即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荀子自称是孔子传人,其著作也以劝学张目,表面上看只是继承儒家劝学传统,其实着眼点明显不同。因为在孔子看来“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论语·季氏》)。而荀子则认为礼仪道德和知识智慧.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这种朴素的唯物论思想,让他站在新的认识论基础上,发展了懦家的劝学传统,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为人性本恶,就要像木材一样“受绳”而变得通直,像刀剑一样“就砺”而变得锋利,性恶之人只有“博学而日参省乎已”方可成为“智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学习对改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智力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远非“生而知之”者的“悦”乎其中可以比拟的。

  基于人性本恶的前提,荀子十分看中学习中“功”。为使就学之功有所依凭,首倡“善假于物”练外功。荀子否认孟子所说的人有天生的“良知”、“良能”,因此强调从外界实际事物中学习,向有一技之长者学习。在荀子看来,整天苦思忧虑不如“须臾”所学,善学者必须“善假于物”。借助外物之长,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轻而易举可收登高博见、呼风彰闻之效果。借他人之“舆马”.来补己“非利足”之短而达“致千里”之目标;借外界之“舟揖”,可弥己“非能水”而收“绝江河”之功效。即使资质、禀赋平常之人,如能博取众长,聚万善于一身,能不除“恶”务尽成高尚君子乃至后天圣人吗?

  这种“功”’,不能仅仅凭借外因。为使就学之功效待久稳定,还必须讲究方法,苦练内功。

  荀子不承认“天生圣人”的说法。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身努力,凭借后天的学习才能跻身圣人之列。此别无他途。积土成山可兴风雨,积水成渊可生蛟龙,积跬步可致千里,积小流可成江海,这功夫要先练积累内功,积末技可成大艺,积散识可成大智,积小善可成大德。练好积累内功,就能“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其二,要持之以恒.练好刚韧内功。不学骐骥一跃而止步,要学驽马十驾而不舍,凭这韧功,就不会半途而废,行百里者半九十,就不会遇坚而折.遇挫而馁。其三,要咬住不放.练好专一内功。不学六跪二螯、“用心躁也”的螃蟹,乃至落得个“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的可悲下场;要学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却“用心一也”的蚯蚓,充分享受“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愉悦。学成圣人之身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就要远离急于事功的浮躁,练就专心致志的定力。如此外功内功兼具,练就金刚之身的功夫,就不怕再经“槁暴”反复“涂(通“途”)之人可以为禹”。(《荀子·性恶》)

  其实,人生下来犹如一张白纸,性恶性善都是主观先验之说。但荀子基于性恶而劝学,不仅对批判孟子的“先天道德论”起积极作用,而且在劝学的力度和深度上超过了其先师孔子,这不能不说是不幸中之大幸。

  荀子的文章文采斐然,这和他善用比喻、形象说理分不开。其设喻技巧高妙,精警动人,乃至使篇中章句或演化沿用为成语,如“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锲而不舍”;或击节援引作格言,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舍之,朽本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之”等等。其技巧高妙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就近取譬。那“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靛青,那“水为之而寒于水”的冰块,那受绳而变通直的木材,那因?而其曲中规的车轮,那就砺变锋利的刀剑,不正是司空见惯吗?那登高而招见者远,那顺风而呼闻者彰;那假舆马而至千里,那假舟揖而绝江河,不正是有目共睹吗?《劝学》中那些精妙的比喻,哪一个不是人们熟知的普通常识?但正是这些通俗明白的常识,却收到了“称名也小,取类也大”(《文心雕龙·比兴》)的效果。

  多方设喻。有的单独设喻:如以中绳的直木因而成“其曲中规”的车轮、虽有槁暴不复挺的自然现象,比喻人可以凭借后天的学习改变人的资质,禀赋。有的连续设喻:如以积土成山可兴风雨、积水成渊可生蛟龙.比喻积善成德可成君子,积累散识可成大智。有的正面设喻:如以虽无锋利爪牙、强健身骨却能“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的蚯蚓,比喻资质虽差却用心专一,乃至取得超乎想像成绩的求学者。有的反面设喻:如用虽有六跪二螯、貌似强大却不得不借蛇蟮之穴寄身托体的螃蟹,比喻资质优秀却居心浮躁、最终一无所成的学子。这二者又构成了正反设喻,在鲜明的对比中,深刻地揭示了用心专一和居心浮嗓的天壤相别的功效。有的综合设喻:如以一跃而不能十步的骐骥、十驾而功在不舍的连续比喻,再以锲而舍之不折朽本、锲而不舍可镂金石的匠人对比设喻,这又构成由马而人的连续比喻。如此层层推进,上下呼应,使本身表现力很强的比喻,更能超水平地发挥作用,以“取类不常”达到”惊听回视”(《文心雕龙·比兴》)的绩效。

  整散结合。多方没喻不仅使《劝学》语言具体形象,精练有味,而且,随着比喻的连续和手法的变换以及画龙点睛的意旨揭示,形成整散相间、丰涵多变的句式,铿锵起伏的节奏,表现出荀子谆谆劝学的激情。有的短句.一宇一顿;有的长句,一气呵成;其间对偶,极见精巧;巧用对比.精辟透彻;四字排比,势不可遏;长短时间,参次错落;整散结合。韵味十足。《劝学》不仅仅是一篇出色的古代教育论文,更可视为一篇文学作品来欣赏。前人评为“古今劝学,此为第一”,实为至当经典之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李大亮,京兆泾阳人的原文及译... 李大亮,京兆泾阳人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李大亮,京兆泾阳人。有文武才略,性忠谨,外若不能言,而内刚烈。...
格林童话《白雪公主》(2) 格林童话《白雪公主》  恼怒与怨恨使王后浑身血气翻涌,她不甘心,于是又把自己扮成一个老太婆,但却完全...
《后汉书·窦融列传》文言文阅... 《后汉书·窦融列传》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融字周公,扶风平陵...
楚游日记十六译文 楚游日记十六译文  【原文】  二十七日平明行,舟多北向。二十里,抵祁阳东市,舟人复泊而市米,过午始...
理想是什么排比句 理想是什么排比句大全  1、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
《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的生... 《春江花月夜》作者张若虚的生平简介  引导语: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这句脍炙人口的千古绝...
红楼梦贾惜春人物特点分析 红楼梦贾惜春人物特点分析  贾惜春,古典名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中人物,金陵十二钗之一,她是贾...
三字经中菽是什么粮食 三字经中菽是什么粮食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是人的食物 人类生活中的...
吴融《途中见杏花》原文及翻译... 吴融《途中见杏花》原文及翻译赏析  “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出自吴融《途中见杏花》  途中...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 《梦游天姥吟留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
氓原文及翻译拼音 氓原文及翻译拼音  《氓》是一首叙事诗。叙事诗有故事情节,在叙事中有抒情、议论。作者用第一人称“我”...
《遣悲怀·其二》唐诗赏析 《遣悲怀三首·其二》唐诗赏析  《遣悲怀三首·其二》  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
梁惠王下节选阅读及注释 梁惠王下节选阅读及注释  【原文】  齐宣王问曰:“交邻国有道乎?”  孟子对曰:“有。惟仁者为能以...
曹全碑全文译文 曹全碑全文译文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小编为...
岳阳楼记原文读音 岳阳楼记原文读音  导语:《岳阳楼记》是一篇为重修岳阳楼写的记。《岳阳楼记》原文选自《范文正公集》,...
描写神态的ABB重叠词 描写神态的ABB重叠词  笑嘻嘻,笑哈哈,傻乎乎,笑眯眯,  喜洋洋,喜滋滋,喜冲冲,兴冲冲,  乐...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5...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500字  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真佩服里面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
文言文《项脊轩志》原文及注释 文言文《项脊轩志》原文及注释  高考文言文《项脊轩志》原文及翻译  作品原文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葬花吟原文带翻译 葬花吟原文带翻译  《葬花吟》是林黛玉感叹自己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也是作者曹雪芹借以塑造这一艺...
肃王与沈元用原文翻译 肃王与沈元用原文翻译  《老学庵笔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笔记,内容多是作者或亲历,或亲见,或亲闻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