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的生平简介
创始人
2025-07-03 16:47:14
0

《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的生平简介

  引导语:《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的一封书信。文辞清丽,堪称六朝山水小品名作。陶弘景是什么人?他有什么历史成名之处?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答谢中书书》作者陶弘景的生平简介。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文学网(http://www.ruiwen.com/wenxue)。

  答谢中书书

  作者: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夕日 一作:阳)

  作者简介

  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著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陶弘景生于江东名门。祖陶隆,于南朝宋时侍从孝武帝征战有功,封晋安侯。父陶贞宝,深解药术,博涉子史,官至江夏孝昌相。有《陶隐居集》,中国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帮助修订《本草集注》。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他的思想结合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医药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医所用新药,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药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药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

  著有《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後百一方》、《陶隐居本草》、《药总诀》、《二牛图》等等。

  成就

  陶弘景在医药﹑炼丹﹑天文历算﹑地理﹑兵学﹑铸剑﹑经学﹑文学艺术﹑道教仪典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而以对于药物学的贡献为最大﹐这又和炼丹有关。

  化学方面

  陶弘景对化学的贡献之一是记载了硝酸钾的火焰分析法:“先时有人得一种物﹐其色理与朴硝大同小异﹐朏朏如握雪不冰。强烧之﹐紫青烟起﹐仍成灰﹐不停沸﹐如朴硝﹐云是真消石也。”所谓“紫青烟起”是钾盐所特有的性质。陶弘景这一记载﹐是世界化学史上钾盐鉴定的`最早记录。

  炼丹方面

  陶弘景曾长期从事炼丹实验。梁武帝送给他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原料﹐让他炼丹。他在炼丹过程中掌握了许多化学知识,他撰写了大量重要的道教著作,并对天文地理、养生、炼丹等诸方面也有所著述。作品七八十种,尚有《真诰》、《本草集注》、《导引养生图》、《天文星算》、《华阳陶隐居集》等著作及部分诗文存世。

  文学方面

  陶弘景一生著书很多,约二百二十三篇。其中关于医药学的有《本草经集注》七卷,《补阙肘後百一方》三卷,《梦书》一卷,《效验施用药方》五卷,《服食草木杂药法》一卷,《断谷秘方》一卷,《消除三尺要法》一卷,《服气导引》一卷,《养性延命录》二卷,《人间却灾患法》一卷,《集药诀》一卷等。其中绝大多数均已散失 。

  评价

  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在中国医药学发展过程中写下了重要的一页,诸多创新与发展是勤劳聪敏、博学广识的先贤在中医药学方面的重大贡献,也成了我们学习、借鉴和研究的珍贵资料。陶弘景整理医籍,十分尊重原作,决不乱涂乱改,也不信口雌黄,即使有补充,也把自己的说法和原书的说法区分开来。如把搜集到的三百六十五种药加入《神农本草经》,他就用“黑”字写,有的就用“红”字写。所以,后人有“本草赤字”,

  “本草黑字”之称。赤字是本经正文,黑字是后来加入的。他开创的这种做法,后来的注释家就争相学习。陶弘景整理医籍,细心、严谨、周密、实用,是我们今天整理中医古籍的一面镜子,不愧为一代名医,流传千古

  陶弘景一生爱松,尤其喜欢听松涛。他闻松涛声如闻仙乐,有时仅一人进深山,专去山野谷壑听松涛,人们因而称他为“仙人”。陶弘景继承老庄哲理和葛洪的仙学思想,揉合进佛教观念,主张道、儒、释三教合流,并进一步整理道教经书,对道教颇有贡献。

  陶弘景一生执迷道教的“神仙之术”,固不足取,然而陶弘景知识渊博,精通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医术药物、棋琴书画乃至阴阳五行,在药物、治炼、天文、地理、生物、数学等古代科技多个方面都有一定贡献。

  陶弘景为寻仙访药,常漫游于名山大川中。行至山幽水静的美景之处,陶弘景便坐卧其间,吟诗作赋,作有许多优美诗文。南朝时,散文有了长足的发展,内容上出现了叙事、言情或寄情山水的文章,形式上则出现追求对偶、排比、用典,讲究辞藻华丽和声律求工的骈文。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答谢中书书》 阅读答案

2.《答谢中书书》阅读题答案

3.《答谢中书书》原文翻译及注释(人教版初二上册课文)

4.《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及板书设计

5.《答谢中书书》赏析

6.《答谢中书书》习题及答案

7.《答谢中书书》之美

8.《答谢中书书》微课教学设计

9.《答谢中书书》、《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0.《答谢中书书》《山中与裴秀才迪书》比较阅读及答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老树》 《老树》 林昉 宋代 林昉 元是谁人种,枯残此磵东。半身虚映水,一叶尚摇风。着雨禽初散,当暄...
《水调歌头·游泳》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现代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桃源行》 《桃源行》 刘禹锡 唐代 刘禹锡 渔舟何招招,浮在武陵水。拖纶掷饵信流去,误入桃源行数里。清...
《冉冉孤生竹》 《冉冉孤生竹》 佚名 两汉 佚名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与君为新婚,菟丝附女萝。菟丝生有时...
《海棠花》 《海棠花》 王安石 宋代 王安石 绿娇隐约眉轻扫,红嫩妖饶脸薄妆。巧笔写传功未尽,清才吟咏兴...
《白杨梅》 《白杨梅》 张镃 宋代 张镃 兴高团雪缀珍丛,弹火烧林一洗空。驿骑不供妃子笑,冰姿犹胜荔枝红...
《忆秦娥·娄山关》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现代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行路难·其二》 《行路难·其二》 李白 唐代 李白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梁家渡》 《梁家渡》 萧彦毓 宋代 萧彦毓 远水环沙翠作湾,红尘飞不入青山。凉风一枕秋宵梦,梦绕千岩万...
《破阵子》 《破阵子》 辛弃疾 宋代 辛弃疾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
《题平心堂》 《题平心堂》 彭仲刚 宋代 彭仲刚 一泓不盈寸,天地同其流。微风相倾欹,浩浩怀山丘。牛马已不...
《后巫山高一首》 《后巫山高一首》 范成大 宋代 范成大 凝真宫前十二峰,两峰娟妙翠插空;余峰竞秀尚多有,白壁...
《琴操十首·猗兰操》 《琴操十首·猗兰操》 韩愈 唐代 韩愈 (孔子伤不逢时作。古琴操云: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
《悯农》 《悯农》 李绅 唐代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者简介(李绅...
《乌夜啼》 《乌夜啼》 李煜 五代 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世事漫随...
《画》 《画》 王维 唐代 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作者简介(王维)...
《天衣生缘》 《天衣生缘》 释智朋 宋代 释智朋 烹金炉冷岁华更,此地曾经借路行。潮满沙头起寒雁,葛藤芽孽...
《阖闾城怀古》 《阖闾城怀古》 裴瑶 唐代 裴瑶 五湖春水接遥天,国破君亡不记年。惟有妖娥曾舞处,古台寂寞起...
《疏影》 《疏影》 姜夔 宋代 姜夔 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
《卢沟晓月》 《卢沟晓月》 李东阳 明代 李东阳 霜落桑乾水未枯,晓空云尽月轮孤。一林灯影稀还见,十里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