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的意思及全诗注释解读
创始人
2025-07-05 03:46:47
0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译文] 新栽的松树恨不能快速地长成千尺高树,到处乱生侵蔓的恶竹应该斩掉它一万杆。
[出自] 杜甫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常苦沙崩损药栏, 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 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 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 信有人间行路难。



注释:
苦:忧虑。
沙崩:泥沙崩塌。
损:损坏。
药栏:种药地边的栏杆。
   江槛:江边防水的栏杆。
   恶竹:指妨碍松树生长的杂竹。
  生理:生计。
凭:依靠。
黄阁老:严武,唐时中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以阁老相称,严武以黄门侍郎(属门下省)为成都尹,所以杜甫称他为黄阁老。
  付:托。
紫金丹:道家服用的一种丹药,传说人服用后可以益寿延年。
  三年:代宗宝应元年(762)七月,杜甫与严武分别后,漂泊于梓州、阆州,至此前后约三年。
  空皮骨:只剩下皮包骨头,形容身体极为瘦弱。

译文:
自离草堂,常常担心沙岸崩塌,损坏药栏,现在恐怕连同江槛一起落到湍急的水流中去了。新栽的松树恨不能快速地长成千尺高树,到处乱生侵蔓的恶竹应该斩掉它一万杆。自己的生活全靠严武照顾,衰老的身体也可托付给益寿延年的丹药了。这三年,兵祸不断,飘泊不定,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了。过去常读古乐府诗《行路难》,现在身经其事,方知世路艰辛,人生坎坷,真是“行路难”啊!

赏析:
公元七六四年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准备出峡。二月,闻严武再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同时严武又先有信邀请,于是便决定重还成都。这五首诗就是杜甫由阆州还成都的途中所作。

杜甫曾一度离开成都草堂,避难于梓州、阆州等地。764年(广德二年)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准备出陕谋生。二月,得知严武任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同时,严武也来信相邀,诗人于是决定重返成都。于阆州还成都途中作诗五首,此为其中第四首。诗题中的“严郑公”,即严武,763年,严武被封为郑国公。
首四句是诗人设想回成都后整理草堂之事,但却给人以启迪世事的联想:“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大意是说:自从离开草堂,常常焦虑沙岸崩塌,损坏药栏,现在恐怕连同江槛一起落到湍急的水流中去了。这虽是诗人遥想离开成都之后,草堂环境的自然遭遇,但这也体现了诗人对风风雨雨的社会现状的焦虑。“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当年诗人离开草堂时亲手培植的四株小松,才“大抵三尺强”(《四松》),诗人很喜爱它,恨不得它迅速长成千尺高树;那到处侵蔓的恶竹,即使有万竿也要斩除。诗人喜爱新松是因它峻秀挺拔,不随时态而变,诗人痛恨恶竹,是因恶竹随乱而生。这两句,其句外意全在“恨不”、“应须”四字上。杨伦在《杜诗镜铨》旁注中说:这两句“兼寓扶善疾恶意”,这是颇有见地的。乱世的岁月里,诗人的才干难以为社会所用,而各种丑恶势力竞相作充分表演,诗人由此感慨万分。这两句,深深交织着诗人对世事的爱憎。正因为它所表现的感情十分鲜明、强烈而又分寸恰当,所以时过千年,至今人们仍用以表达对于客观事物的爱憎之情。
  诗的后四句落到“赠严郑公”的题意上。“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生理,即生计。黄阁老,指严武。唐代中书、门下省的官员称“阁老”,严武以黄门侍郎镇成都,所以这样称呼。金丹,烧炼的丹药。这两句说,诗人的生计全凭严武照顾,衰老的身体也可托付给益寿延年的丹药了。这里意在强调生活有了依靠,疗养有了条件,显示了诗人对朋友的真诚信赖和欢乐之情。最后两句,诗人忽又从瞻望未来转到回顾过去,有痛定思痛的含义:“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诗人自762年(宝应元年)七月与严武分别,至764年(广德二年)返草堂,前后三年。这三年,兵祸不断,避乱他乡,飘泊不定,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了。诗人过去常读古乐府诗《行路难》,等到身经其事,才知世事艰辛,人生坎坷。“行路难”三字,语意双关。一个“信”字,包涵着诗人历经艰难困苦后的无限感慨。
  全诗描写了诗人重返草堂的欢乐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情真意切,韵味圆满,辞采稳重匀称,诗句兴寄微婉。诗人将欢欣和感慨融合在一起,将瞻望与回顾一同叙述,更显出了该诗思想情感的深厚。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见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新松:作者新栽的小松树。恶竹:乱生的竹子。这两句大意是:恨不得新栽的小松能迅速长成千尺高树,而对那到处侵蔓的恶竹,有万竿也须芟除。 由于徐知道据成都叛乱,杜甫曾一度离开成都草堂,避难于梓州、阆州等地。后严武再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信邀杜甫,诗人遂重返成都,于途中作此诗。
这两句是诗人设想回成都后整理草堂之事。诗人喜爱亲手种的新松,希望它快快成长,是因为新松峻秀挺拔,不随时态而变;痛恨恶竹,是因为它随乱而生,到处侵蔓。两句虽写自然环境,却给人以启迪和联想。乱世之岁,匡时济世之才难为世用,而各种恶势力却竞相表演,诗人怎不感慨万分!“恨不”、“应须”四字,深深交织着诗人对世事的鲜明爱憎,含寓扶善锄恶之意,感情十分强烈。以物喻人,以物事喻世事,是这两句突出的特点。遣词造句的恰当,表现情感的准确鲜明,也属难能可贵,这些都应学习。后人多用这两句表达对客观事物的爱憎之情,也常用以表示对新人新事应大力扶持,望其茁壮成长,迅速成材,而对坏人坏事则应疾恶如仇,除恶务尽,决不心慈手软。


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⑴
【其一】
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
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
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
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书札待潜夫。
【其二】
处处青江带白苹,故园犹得见残春。
雪山斥候无兵马,锦里逢迎有主人。
休怪儿童延俗客,不教鹅鸭恼比邻。
习池未觉风流尽,况复荆州赏更新。
【其三】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
过客径须愁出入,居人不自解东西。
书签药裹封蛛网,野店山桥送马蹄。
岂藉荒庭春草色,先判一饮醉如泥。
【其四】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⑵。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⑶。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⑷。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⑸。
【其五】
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在还思归。
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
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
共说总戎云鸟阵,不妨游子芰荷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谷雨的古诗 有关谷雨的古诗(精选21首)  谷雨节气到了,气温暖和,雨水纷飞,万物生长,这就是真正春季该有的景象...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词赏析 陶渊明《归园田居》诗词赏析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外狭木长,夕露沾我衣...
小学生古诗大全   多背古诗能够提高小学生的文化底蕴,下面YJBYS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关于小学生的古诗大全,希望对...
表达惜别之情的经典古诗 表达惜别之情的经典古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杂...
形容冬天的古诗句 形容冬天的古诗句  冬天,气温寒冷,天空中也缓缓飘来了白雪,美丽极了。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形容冬天的...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点绛唇·... 点绛唇·夜宿临洺驿,点绛唇·夜宿临洺驿陈维崧,点绛唇·夜宿临洺驿的意思,点绛唇·夜宿临洺驿赏析 -诗...
描写西湖的诗句 描写西湖的诗句  1)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出处: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bu...
元宵节的诗词 元宵节的诗词15篇元宵节的诗词1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
描写老师的著名诗句 描写老师的著名诗句  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
陆游爱国诗 陆游爱国诗  1.《示儿》  年代: 宋 作者: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
50首关于中秋的古诗词   1、《月下独酌》  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
优美古风诗句 优美古风诗句  在古代诗句中,有哪些优美的诗句值得大家欣赏的?  优美古风诗句(一)  经得过世事沧...
王勃的资料介绍 关于王勃的资料介绍  关于诗人王勃的生卒年,至今尚有歧说。杨炯《诗人王勃集序》说诗人王勃于唐高宗上元...
曾巩作品 曾巩作品  曾巩是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他在当代和后代古文家的心目中地位是不低的。他的成就虽然不及韩、...
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 “绝顶茅庵里,老衲正孤吟。”出处 出自 清代 纳兰性德 的《水调歌头·题西山秋爽图》“绝顶茅庵里,老...
节约粮食的诗句有哪些 节约粮食的诗句有哪些  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节约粮食的诗句有哪些,欢迎大...
冬去春来下雪的诗句 冬去春来下雪的诗句  冬去春来,这实在是个包罗万象而又充满象征意义的词组。它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冰雪消融...
谐音古诗 有关于谐音古诗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
赞美老师诗句写的好段 赞美老师诗句写的好段  老师您用语言播种,用彩笔耕耘,用汗水浇灌,用心血滋润,这就是我们敬爱的老师崇...
苏东坡豪放诗词 苏东坡豪放诗词  苏东坡诗词:《念奴娇 赤壁怀古》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