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词多义是中考语文考试中常考的一个知识点。很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词多义的情况,这就需要我们准确理解词语的不同意义,避免在理解和应用上出现错误。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常见的一词多义的例子——“风”。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风吹过”这样的描述。这里的“风”指的是自然界中的气流,是风的一种意义。而在文学作品中,我们也经常遇到“风”的另一个意义,即指代风的力量、风的影响。例如,“一阵狂风吹过,树木摇摆不定”。同样是“风”,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了不同的意义。
另一个常见的一词多义的例子是“银”。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银”理解为一种金属,是指银的一种意义。而在文学作品中,我们还会遇到“银”的另一个意义,即指代月亮的光辉。例如,“夜幕降临,银光照亮大地”。同样是“银”,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了不同的意义。
理解一词多义的意思,不仅需要我们对词语的基本含义有所了解,还需要我们从语境中去理解词语的具体意义。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多读多写,通过不同的语境去感知词语的不同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中考语文考试中灵活运用一词多义的知识点,获得更好的成绩。
一词多义是中考语文考试中常考的一个知识点。对于掌握这个知识点,我们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写作来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理解力。
举个例子,我们来看看“树”这个词的不同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把“树”理解为一种植物,是指树木的一种意义。而在文学作品中,我们还会遇到“树”的另一个意义,即指代家族或血统的来源。例如,“他是我们家族的树”。同样是“树”,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了不同的意义。
另一个常见的一词多义的例子是“灯”。在生活中,我们通常把“灯”理解为一种发光的器具,是指灯的一种意义。而在文学作品中,我们还会遇到“灯”的另一个意义,即指代知识、智慧的象征。例如,“他的大脑像一盏明灯”。同样是“灯”,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了不同的意义。
理解一词多义的意思,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词汇量,同时也需要我们通过阅读和写作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中考语文考试中准确理解和应用一词多义的知识点,取得好成绩。
1、将
(1)出郭相扶将(扶持)
(2)公使驱将惜不得(助词,用在动词后面,无实义)
(3)上使外将兵(率领,带领)
(4)公将战,曹刿请见(即将)
2、具
(1)未曾识书具(用品)
(2)各具情态(具备)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详细)
(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都)
3、居
(1)面山而居(居住)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在……位置)
(3)居十日(经过,停留)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
4、举
(1)举大计,亦死(发动)
(2)举头望明月(抬头)
(3)百里奚举于市(选择,被任用)
(4)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推举)
(5)死即举大名耳(传扬)
5、绝
(1)群响毕绝(停,没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
(3)以为妙绝(极)
(4)佛印绝类弥勒(非常)
(5)往来而不绝者(断)
6、尽
(1)林尽水源(尽头)
(2)一食或尽粟一石(完)
(3)利尽南海(全部取得)
(4)进尽忠言(尽量,尽可能)
7、际
(1)横无际涯(边际)
(2)外与于际(接,连接)
8、就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完成)
(2)颓然就醉(接近)
9、苦
(1)何苦而不平(愁)
(2)天下苦秦久矣(对……感到痛苦)
[中考语文词义:一词多义]
上一篇: 中考语文作文评分标准详解【精简3篇】
下一篇: 如何提升中考作文价值之内容篇【精彩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