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习俗介绍腊月二十三
创始人
2025-07-24 12:33:38
0

春节习俗介绍腊月二十三(通用8篇)

  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小编整理了春节习俗介绍,欢迎欣赏与借鉴。

  春节习俗介绍腊月二十三 篇1

  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

  据说,每年的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

  送灶时,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使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糟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软”,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

  7天之后,也就是在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仪式。按一般地方的风俗,接送灶王爷都由男主人主持,女眷不参加,古时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民间称“挂影”。天津市民俗专家林希介绍说,小年这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春节习俗介绍腊月二十三 篇2

  “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1月23日是农历腊月二十三,民间称“小年”。民俗专家表示,“小年”不小,从“小年”开始,人们约定俗成地祭灶、扫尘、穿新衣、贴春联、放爆竹、吃年夜饭、守岁、拜年,大人们还得向晚辈发压岁钱,它为春节拉开了序幕。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中国民间称“灶神”为灶王爷、灶君、灶王、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是人们敬奉的吉祥神、保护神。据民间传说,灶神受天上玉皇大帝之命常驻人家,司察人间的是非善恶。

  传说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就一直留在老百姓的家中,察一家之善恶,奏一家之功过,保一家之平安。到了“小年”这一天,灶王爷就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玉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来年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到灶王爷手中。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十分重要。

  既然灶神掌握一家的命运,因此,在祭灶时,每家都很重视,为的是求其高抬贵手,增寿降福。除鸡鸭鱼肉外,祭祀的供品中最突出的当属糖瓜,这类食品又甜又黏,不仅甜了灶神的嘴,也粘住了灶神的嘴,同时也粘住了灶神的心,为的是让灶神多说好话。

  灶王爷一上天,直到除夕才回来,因此,人们利用这段时间贴年画,杀猪宰鸡,蒸馒头蒸糕,忙忙碌碌、欢欢喜喜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春节习俗介绍腊月二十三 篇3

  腊月二十三

  民间称这一天为“小年”,意味着宣告春节正式开始。旧时有糖瓜祭灶、祭拜祖宗等习俗。京津地区有民谚:“要命的糖瓜,救命的饺子。”这是指过去小年是债主催债讨债的高潮,也是穷人躲债逃债之时,熬到除夕夜煮饺子时,就不会再有人登门讨债了。如今祭灶活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放鞭炮、吃糖瓜的传统仍被沿袭下来。

  腊月二十四

  民间通常把这一天定为“扫房日”。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掸尘扫房子”的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这时的大扫除与平时相比,扫房要更彻底,不留卫生死角,以达到让家焕然一新的效果。

  腊月二十五

  旧时民间在这一天有“糊窗户”的习俗。早年的住房一般没有玻璃,主要靠糊纸挡风。腊月二十四扫完房子后,转天要把旧窗纸撕下,房顶、墙纸都要除旧布新。贴上新窗纸、红窗花,糊好白墙并贴上新年画,以烘托喜庆的节日气氛。如今许多家庭在这一天仍有擦玻璃、贴窗花的习惯。

  腊月二十六

  沐浴又剃头。天津有民谚称:“有钱没钱,剃头过年;有钱没钱,洗澡过年。”按照传统民俗,从这一天开始到腊月三十前,大人孩子都要洗澡、理发、洗衣,以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新春的到来。过去这一天也有“炖大肉”的习俗,以筹备过年所需的肉食。如今洗澡、采买肉食已很方便,但仍有人会在这一天理发烫头。

  腊月二十七

  “二十七,宰公鸡”,是因为“鸡”和吉祥的“吉”谐音,人们都希望讨一个吉祥如意的好彩头。过去年俗有不少讲究:做好的鸡要放到除夕才能吃;吃时要摆在桌子中间,而且要整只放,不能切块;除夕夜不能吃完,要留一点,因为春节期间天天都要在餐桌上见到鸡才算圆满。如今已没有这么多约束。

  春节习俗介绍腊月二十三 篇4

  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三中国的腊月二十三日,俗称也就是“小年”了,传说这日是“灶王爷上天”的时间,所以要祭灶神。腊月二十三后的第七天就到在大年二十三了。

  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大家都要祭灶,据说,每年一到腊月二十三“灶王爷”都要向天上玉皇大帝对这些大家给予赏罚。所以送灶的时候,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上摆上糖果、清水、料豆、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爷的升天的坐骑备料。人们在祭拜灶王爷的时候都要在灶王爷的嘴上擦蜜,这样灶王爷就会帮这家人说好话了。当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那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也要减去一百天呢!所以大家对待任何事都要认真,不要做坏事,不然被灶王爷发现了可就真糟了!当七天后也就是除夕夜了,大家还要把“灶神”接回来,因为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在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有“接灶”“接神”的活动呢!一般接祭王爷都是男的主持,女眷不参加,因为古时候的“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

  腊月二十三不要吃“灶糖”灶糖是一种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就被称为“关东糖”拉成扁的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寒冷,糖变得很硬,吃起来脆脆甜甜的,小孩子们特爱吃。

  春节习俗介绍腊月二十三 篇5

  祭灶王

  过小年的主要民俗活动是"辞灶".就是"祭灶王"。灶王也叫"灶君",汉族民间称"灶王爷"。相传灶王原来是一个叫张单的富家子弟,曾娶一贤慧女子郭丁香为妻,后又休妻续娶李海棠。李氏好吃懒做,不久就把张家财产挥霍一空,改嫁他人。张单家境败落,又遭火灾,沦为乞丐。一天,他乞讨到一户人家,主人给了他热汤热饭,后发现施饭者就是他休弃的妻子郭丁香,羞愧难当,碰死灶前,被姜太公封为灶王。

  小年这天,也是汉族民间祭灶的日子。汉族民间传说,每年腊月二十四,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因此送灶时,人们在灶王像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 祭灶对联

  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另外,大年三十的晚上,灶王还要与诸神来人间过年,那天还得有"接灶"、"接神"的仪式。等到家家户户烧轿马,洒酒三杯,送走灶神以后,便轮到祭拜祖宗。

  二十三,把猪杀

  俗语说:“二十三,把猪杀”。这一天,大部分人家都要杀猪,并为过年包饺子、做菜准备肉料,民间将此举动称之为“杀年猪”。东北童谣中说“小孩小孩你别哭,进了腊月就杀猪”,“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月就是年”,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盼望过年和杀年猪吃肉的心情。

  杀年猪是为过年做准备,所以大部分肉是按血脖、里脊、排骨、后锹等部分分解成块,和灌制的血肠、粉肠等一起,放进大缸里冷冻贮藏备用。由于民间有正月初一到初五前不能动刀的习俗,一般在除夕前就把这几天要用的肉料按用途切好剁好,放在缸内的盆碗里,到用时拿出来“缓”(解冻融化)一下就可以加工了。东北冬季寒冷,年猪肉从腊月存放到二月初也不会变质。精打细算的人家就会把这些肉按“计划”食用,则民间视为“过年”的整个正月里,都应“不断肉吃”。

  春节习俗介绍腊月二十三 篇6

  吃灶糖

  祭灶神的贡品不需鸡鸭鱼肉,更不需牛羊三牲,只需祭上一些“糖瓜”,让灶神尝点儿甜头,在玉皇大帝面前多美言几句。古语说“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灶糖是一种麦芽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

  如今的现代人,更多的人用品尝糖瓜,来度过小年节令。此外,饺子、火烧也是小年的特色节令食品。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祭灶

  既然要送灶神,当然少不了“祭灶”仪式,这是小年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小年这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要把经过一年烟熏火燎,已旧的灶神画像揭下。同时,家家户户也都要“请”回来一帧新的灶王像。

  剪窗花

  剪贴窗花也是小年较盛行的民俗活动。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

  扫尘

  祭灶之后,人们便开始准备过年。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春节前扫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惯。

  扫尘主要是将所有的房间彻底清扫一遍,主妇们通常先把屋里的家具用被单等遮盖起来,用头巾或毛巾将头包好,然后用扫帚将墙壁上下扫干净。扫完之后,擦洗桌椅、冲洗地面,用干净、整洁、亮堂来迎接新年的到来。

  腊月二十三南北方不同的习俗讲究

  腊月二十三也叫小年,小年的日子不是固定的,南北相差一天,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北方是腊月二十三,南方是腊月二十四。北方过小年时,祭灶吃糖瓜、贴灶神画像、剪窗花、大扫除、放鞭炮、吃饺子、吃火烧样样少不了,而南方以腊月二十四为小年,称“掸尘”,家家户户吃年糕,意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此外,海南的小年则在农历十五元宵节。海南民间有这么一句话:“年三十的烟火,正月十五的灯”。对于海南人来说,年未过正月十五,是不算结束的;元宵节这天如果你在文昌某个乡下过节,如果你晚上在谁家的菜地外面看到有人正在悄悄的采摘蔬菜,你可不要大呼小叫。其实,这是当地流传多年的元宵习俗“偷青”。他们采摘萝卜、黄瓜、青菜等一些新鲜的蔬菜,即使被菜园主人遇到了,也绝不会挨骂。有些菜地的主人还会帮你采摘分量更大的蔬菜以分给年轻人,还有一些会唱歌的主人还会送你祝福的文昌歌谣:“小姐姐,摘棵葱,保你聪明又伶俐;小哥哥,拔把芹,祝你勤劳又快活;小弟弟,来拿菜,愿你明朝发大财。青年将采摘的菜带回家,意味着新的一年中好运常有,万事顺意。

  春节习俗介绍腊月二十三 篇7

  腊月二十三,糖瓜粘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后逐渐演化为“二十三,过小年”。

  糖瓜是汉族传统年节食品和祭祀用品(祭灶神)。是一种用黄米和麦芽熬制成的粘性很大的糖,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

  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稍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然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关东糖又称灶王糖、大块糖。一年之中,只有在小年前后才有出售。关东糖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它是祭灶神用的。清人写的《燕京岁时记》中记载:清代祭灶,供品中就有“关东糖”、“糖饼”。关东糖在东北的农村、城市里,大街小巷、街市上,都有小贩叫卖:“大块糖,大块糖,又酥又香的大块糖。”乳白色的大块糖,放在方盘上,一般有三寸长,一寸宽,扁平,呈丝条状。新做的大块糖,放在嘴里一咬,又酥又香,有粘性,有一种特殊风味,是关东男女老少都十分喜爱的一种糖。它已从灶王爷的'祭桌上走下来,广为百姓享用。

  汉族民谣:“二十三祭灶王,一碗清茶一碟懈”。“二十三,糖瓜粘,灶君老爷要上天”。

  据汉族民间传说,灶王爷本是天上的一颗星宿,因为犯了过错,被玉皇大帝贬谪到了人间,当上了“东厨司命”。它端坐在各家各户的厨灶中间,看着人们怎样生活,如何行事,把好事坏事都详细记录下来,到了腊月二十三日就回转天庭,向玉皇大帝禀报各家各户的善恶情况。到了腊月三十晚上再返回人间,根据玉帝的旨意惩恶扬善。

  所以人们在腊月二十三日都要祭灶,并把又粘又甜的糖瓜献给灶王,粘住灶王爷的嘴,让他“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儿童们则把这一天当作春节的序幕和“彩排”。天一擦黑儿,就放起了鞭炮,在鞭炮声中由家中的男主人把糖瓜一盘,清茶一碗供在灶王像前,点上蜡烛和线香,祈祷行礼后,把灶王像从墙上揭下来烧掉,再把茶水泼在纸灰上,糖瓜则由孩子们抢着分而食之。

  腊月二十三糖瓜祭灶,形式热闹隆重而又风趣幽默,所以把这一天称为“过小年”。

  腊月二十三的其他习俗

  在中原地带腊月二十三是很隆重的节日,这一天一大早人们就要打扫房子,扫净灰尘,还要用湿毛巾擦除房内的中堂画,和各种装饰画,把室内外打扫干净,然后祭灶,祭灶除了要用祭灶糖,还要烙葱花油饼,放鞭炮,祭灶糖是用白糖熬成糖稀,拌上炒熟的芝麻,或者苋菜籽,还有吹出的中间空心上面占满了芝麻很香很甜的祭灶糖,这一天灶王上天去回报人们在这一年中的行为善恶,玉皇大帝便根据灶王的回报,决定奖善罚恶的度数,如此规范人们的行为,虽为可笑,但不缺乏心理的暗示作用,是中国民俗中重要的传统文化。

  但也有不贴灶神的地方,比如中国四大名镇的朱仙镇就很少贴灶王,据说过去这里的人也是贴灶王的,只是人们年年用灶糖封住灶王的嘴,便觉得有了灶王的蔽护,可以为所欲为,商人们偷工减料,以次充好,连饭馆饮食也不足量,有一年,玉皇大帝到这里看门神会,看到人间饭馆内座无虚席,便也想吃饭享受人间烟火,他买了一碗面,却发现四两面竟只有几根,于是他很生气,回到天宫命火神祝融前来访查,火神到这里来化成一个老汉,沿街叫卖火烧:“换火烧十六两的小火烧,十五两的大火烧。”镇上那些爱占小便宜的一听拿少的可以换大的,纷至沓来换取火烧,那一天到了傍晚,火便烧了起来,得了大火烧的烧了个净光,只有那些本分守法的才免于灾难,后来人们总结出为人还需要以诚为本,再不去偷工减料,赚取眛心钱,灶王再会甜言也难摘天蔽日,于是就很少有人过年再贴灶王,只在三十晚上吃团圆饭时,在灶前浇上饺子水,谓之浇奠。

  吃饺子

  祭灶节,民间讲究,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

  春节习俗介绍腊月二十三 篇8

  小年,即每年农历腊月廿三或廿四,是祭祀灶王爷的节日。它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早在宋朝,就有腊月二十四过小年的记载,但那个时候小年是不分两天的。

  所以腊月二十四的小年习俗历史是更悠久的。那么什么时候发生了变化呢?这就要到清朝了。清朝的皇帝从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二十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以后王族、贝勒随之效仿,于腊月二十三祭灶,自此开始有了官民在不同日子过小年的分野。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表达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辞旧迎新、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布依族把六月六称为“过小年”,又称“敬盘古”。相传很久以前,布依族的始祖名叫“盘古”。他喜种稻子,和海龙王的女儿结为相亲相爱的夫妻,生了个儿子名横。盘古死在六月六日。为了纪念他发明的水稻种植技术,祈愿五谷丰登,人们要在这天“敬盘古”。这天人们要吃播米饭,喝擂米酒。播米饭用植物叶子浸染为五种颜色,象征五谷丰收。’有的人还屠宰猪羊,祭土神、灶神和地母,以镶灾祈福,预祝农田丰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月光下的作文 月光下的作文(5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
我希望有这样一个暑假作文 我希望有这样一个暑假作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
元旦贺卡贺词 元旦贺卡贺词(精选75句)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要用到贺词的情况还是蛮多的,贺词有很多种,在不同的...
节约的作文 关于节约的作文15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可...
勤俭节约手抄报内容 关于勤俭节约手抄报内容  勤俭节约,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家一定要继承并将它发扬光大。  今天...
快乐的春节作文600字 【精品】快乐的春节作文600字3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作文了吧,作...
捡烟头作文600字 捡烟头作文600字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
高中生清明节作文800字 高中生清明节作文800字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今天是清明节,我们在这一天缅怀先古,怀念...
感恩让我们飞得更高优秀作文 感恩让我们飞得更高优秀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
有得必有失 有得必有失  上午接到了外公的电话,叫我今天去他家,说外婆一直在念叨我,怎么放暑假了也不去看看她,还...
盼春节作文400字 盼春节作文400字合集9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
三国时期的历史典故 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典故(精选)  篇一:七擒孟获  黄承宗认为,“七擒七纵”的故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克服困难小学生作文 克服困难小学生作文(通用13篇)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
帮助贫困儿童作文 帮助贫困儿童作文范文(精选5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
感恩教师节作文 感恩教师节作文集合15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
我很想握住你的手作文600字 我很想握住你的手作文600字(通用2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
描写钱塘江的作文600字 描写钱塘江的作文范文600字(通用12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不陌生吧,...
简单任务小学生作文 简单任务小学生作文  简单任务小学生作文  第二节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了“简单任务”四个字,我丈二和尚...
蒲公英的旅行的作文 精选蒲公英的旅行的作文6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
教师节的征文 教师节的征文精选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有写征文的经历,对征文很是熟悉吧,征文是某个办事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