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里的小故事
创始人
2025-07-29 04:03:30
0

三字经里的小故事

  三字经是我国经典读物,里面都有哪些经典的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三字经里的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字经里的小故事

  1、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我们都知道,孟子是我国历史上的“亚圣”,他的学问很好,还收了许多学生,他能有这些成就,全都要归功于孟母。

  在孟子小的时候,住家附近刚好是个坟场,每天都会有出殡或扫墓的人,哭哭啼啼的从这里经过,孟子见了觉得好玩,也学着玩起出殡的游戏,孟母知道后,决定换个环境。

  这一次,他们搬到镇上,每想到附近住着一位屠夫,孟子又学着屠夫拿着刀子,玩起剁猪肉的游戏,于是孟母又决定搬家了,因为她知道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他决定带孟子搬到学校附近。果然,从此孟子便跟其他学生一样捧着书本,摇头晃脑的背诵着。

  有一天,孟子逃学回来,孟母正在织布,她一气之下,剪破了正片织好的布,然后对孟子说:“你读书就想我织布一样,要脚踏实地才能做得好,如今你随意逃学,就象我剪断这块布一样,前功尽弃了。”

  从此,孟子便发奋读书,果然成为中国的大学问家。

  2、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从前,有个无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

  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

  “我想见我母亲最后一面。”

  县太爷命人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子一见面,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儿子大哭。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耳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心地说:

  “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一半的责任啊!

  清朝时,大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立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气的人,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

  张曜知道因为自己的不识字,而做不了官,心里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从前楚国有个名叫卞和的人,有一天,他在山里找到了一块还没有琢磨过的玉石,于是他便把这玉石呈现给当时的楚厉王。

  没想到,宫里的玉匠竟说这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厉王一生气,命令部下把卞和定了罪

  厉王死后,武王继位,卞和又将这玉石献给武王,可是,仍然遭到了被定罪的命运。

  卞和失望的抱着石头,在山脚下哭了三天三夜。文王即位后知道了这件事,便将卞和请进宫来,命令玉匠把这块石头好好打造一下,发现果然是一块上等的美玉,于是便将它命名为“和氏璧。”

  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知道,一块上等的美玉都需要琢磨、打造,才能显现出它的价值,所以人类也许要良好的教育,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4、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东汉时,有个九岁的小孩--黄香。他非常的孝顺父亲,为了不让父亲太劳累,所有的家务事都是由自己动手做的。

  夏天时,他会用扇子把席子给扇凉了,再请父亲上床睡觉。天气变冷了,黄香总会在父亲睡觉前,把被窝躺暖之后,才让父亲入睡。

  黄香这种孝行,没有多久便传遍了整个县城,大家都夸黄香是个孝顺的孩子。这种孝顺的行为,的确很令人钦佩。

  和黄香同一个时代,有个叫孔融的小孩。有一天,父亲的朋友送来一篓子的梨子,父亲要孔融拿一个去吃,孔融就在一堆梨子里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很讶异地对他说:

  “孩子,你怎么不挑大的,反而挑个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说:

  “爹,我的年纪最小,应该吃最小的,大的留给哥哥吃。”

  孔融这种友爱兄长的行为,的确很值得我们效法。

  5、首孝弟,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一个人无论是要完成一件事,或是求取更高的学问,都应该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的去做,才能有好的成绩,千万不要学明朝的吴同喔!小朋友看了后面的故事,就知道原因了。

  吴同是明朝人,从小便跟着泥匠师傅学功夫,但是吴同是个很懒惰的人,每  他一心盼望自己的手艺能象师傅一样好,可是又不肯从最基本的手艺慢慢练习,所以学了几年,还是盖不了一间房子。这天,师傅决定考考他,便要他在一星期之内盖好一间房子。

  吴同心想,这实在太容易了,只要把从师傅那里偷偷学来的技术用上就可以了,于是,不到三天,吴同果真盖好了一间房子。

  第四天时,突然来了一场暴风雨,使得吴同盖的房间顿时倒塌成一滩烂泥。还没有让师傅看过,自己盖的房子就这么,没有了,吴同心里既懊恼,又羞愧,从此,他下定决心要循序渐进的把盖房子的工夫学好,不再好高骛远了。

  6、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7、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远古时代的皇帝,是个既能管天上的神,也能管地上万物的神。

  当时,有个东方部族的首领名叫蚩尤,由于他不服皇帝的指挥,皇帝决定率领军队攻打他。

  但是,蚩尤非常勇敢善战,他有八十一个兄弟,分别掌管八十一个部落,如今遭到皇帝的攻打,他们便团结起来使出自己最拿手的招式来对付皇帝,

  所以当两方交战时,皇帝的军队显得有些招架不住。

  这是,碰巧起了大雾,一片白茫茫中,蚩尤的军队分不出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所以他决定暂时收兵,等雾散之后,再继续战斗。

  皇帝使用新发明的指南车参与作战,这种车子的正前方有个铁娃娃,无论在哪里,娃娃的手指一定指着南方。

  于是,就靠着指南车,皇帝轻易的打败了蚩尤的军队。

  8、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

  古时候的人,看见天下这么多奇奇怪怪的事物,觉得太复杂了,便想到用金、木、水、火、土这五种观念来概括所有的事物,也就是认为天下的事均和五行有关。

  当时,有个叫邹衍的人大力提倡五行之说。他认为作天子的一定要拥有五行中的一德,这样地位才能稳固。

  五行中是一行克一行,等到一德衰了,就用另一德取代。所以有人说皇帝的了土德,因此当了皇帝,他所代表的颜色就是黄色。

  后来,土德衰了,克土的木德兴起,就是夏朝的禹。

  “五行”的道理有点复杂,小朋友稍微了解一下就够了。

  “天干和地支”相传是皇帝制定的,主要是用来计算年、月、日。以天干配上地支,如甲子,就是第一年,一年一年的搭配,到了第六十年,干支全部配完了,再从甲子开始算,所以六十年就是一甲子。

  五行和天干、地支,在古代时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9、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

  很久已前的人们,对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有许多的疑问,有人说,地球是平的,也有人说地球是由一只大乌龟背着,只要走到世界的头,就会掉进大海里。

  一直到哥伦布饶了地球一周,仍回到原来的地方,才有了“地球是圆的”说法。

  那时侯,有许多人总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主宰,周围环绕着其他的星球。尽管也有人提出太阳为宇宙中心的说法,可是,经过了一段时间后,这种说法才被接受。

  事实上,地球不仅会转动,而且是围绕着太阳转动的,太阳系又围绕着银河转,对整个大宇宙而言,银河只不过是个点而已,所以,人类在宇宙中,其实是十分渺小的。

  10、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曰岱华,嵩衡横,此五岳,山之名。

  长江是我国第一条大河,恰好将中国分成两半。

  宋朝时,外患金人企图横越长江,结果被宋朝的战鼓声,吓的不敢渡江。

  至于黄河,是中国文化的发祥地,不过,长泛滥成灾,危害沿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至于“五岳”,则各有动人的故事,这里只介绍西岳,山势非常险恶。相传,唐朝的韩愈有一次奋力登上山顶后,就双腿发软,没有勇气下山,最后只好麻烦地方官员派人把韩愈灌醉,将他抬回家。

  传说位在河南的嵩山及山西的恒山,都曾有人在此修炼。会吹笙的周灵王太子乔,曾在恒山修成白鹤仙人;张果老是八仙中的一仙,他是在恒山修成正果的。

  拓展

  三字经故事解释

  1、《孟母三迁》

  《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段机杼。”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

  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

  2、《黄香温席》

  “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说的是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了。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井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暖。黄香的故事流传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3、《囊萤映雪》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故事。

  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4、《孟母断机》

  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5、《五子登科》

  《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五代后周时期,燕山府(今北京一带)有个叫窦禹钧的人,记取祖训,教导儿子们仰慕圣贤,刻苦学习,为人处世,不愧不怍。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

  窦禹钧本人也享受八十二岁高寿,无疾而终。当朝太师冯道还特地写了首诗:“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技芳。”

  《三字经》也以“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句子,歌颂此事;又逐渐演化为“五子登科”的吉祥图案,寄托了一般人家期望子弟都能像窦家五子那样连袂获取功名。

  6、《孔融让梨》

  孔融的父亲拿一些梨给孩子们吃,让孔融先挑,孔融却挑了一个最小的。父亲问他为什么拿最小的,孔融回答,自己最小,所以应该吃小的,大的给哥哥吃。这故事被用作儿童教育的好教材,成为千古美谈,它美就美在孔融小小年纪便有如此谦让风格。

  孔融(153——208),东汉文学家。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中平初(185),举高第,为侍御史。后辟司空府为僚属,拜中军候,迁虎贲中郎将。后因忤董卓,转为议郎,出至黄巾军最盛的青州北海郡为相。兴平二年(195)领青州刺史。曹操迁献帝都许昌,征孔融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因不满曹操雄诈,被奏免官。后复拜太中大夫,退居闲职,好士待客,座上客满,奖掖推荐,声望甚高。终为曹操所忌,下狱弃市。

  孔融着有,《隋书·经籍志》载《孔融集》9卷,已散佚。通行本有《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孔少府集》1卷。孔融文又见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后汉文》,其诗又见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全汉诗》。

  7、《苏洵二十七方才学习》

  苏洵(1009——1066),字明允,自号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劝告下,27岁才开始发奋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嘉佑元年,携子苏轼、苏辙到汴京,以22篇文章谒见欧阳修,受其赏识,由此名声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苏轼、苏辙均以文学闻名,故称他为“老苏”,将他们父子三人合称为“三苏”,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为文见解精辟,语言锋利,纵横捭阖,很有战国纵横家的风度。着有《嘉佑集》十五卷。

  8、《母子同刑》

  三国时期,魏国王经在征讨篡位的司马昭时被捕,司马昭要王投降,并抓来他的母亲相威胁。王说:“为国尽忠,死而无怨。”司脑羞成怒,决定处死王母子。临刑前,王苦着对母亲说,是自己连累了她。母亲却笑着说,自己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王在忠与孝矛盾时选择了忠,实际上是真正的孝。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

  9、《孙敬悬发》

  “头悬梁”的是晋朝人孙敬。孙敬,字文质,汉代信都(今河北冀州)人。好学,后入洛阳,在太学附近一小屋安顿母亲然后入学。他曾采杨柳为简,加以编联,用来写经,这是历史上“辑柳”的典故。《太平御览》上记载:孙敬“好学,晨夕不休”,常年闭门谢客,攻读诗书,人称“闭户先生”。他苦读诗书,常常通宵达旦,困倦得眼皮都睁不开了,就弄根绳子把头发绑起来吊在房梁上。打盹垂头的时候,揪一下头发就惊醒了,继续读下去。

  10、《苏秦刺股》

  古时候,有一个学者叫苏秦。苏秦自幼家境贫寒,连书都读不起。为了维持生计和读书,他不得不时常卖自己的头发或者帮别人打短工,后来又离乡背景到了齐国拜师学艺。

  经过一年的学习,苏秦认为自己已经把老师的本领都学到了,便迫不急待告别老师和同学,去闯荡天下。但是一年后不仅一无所获,连钱也用完了。他只能穿着破衣草鞋踏上了回家之路。

  到家时,苏秦已骨瘦如柴,全身破烂肮脏不堪,满脸尘土。妻子见他这个样子,摇头叹息,继续织布;嫂子见他这副样子扭头就走,不愿做饭;父母,兄弟,妹妹不但不理他,还暗暗笑他活该!

  苏秦看到家人这样对待他,十分伤心。他关起房门,不愿意见人,对自己作了深刻的反省:“妻子不理丈夫,嫂子不认小叔子,父母不认儿子,都是因为我不争气,没有好好学习。”

  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又重新振作精神,搬出所有的书本,发愤读书。他每天读书到深夜,有时候不知不觉伏在书案上就睡着了。第二天醒来,都后悔不已,但又没有什么办法不让自己睡着。有一天,读着读着实在困了,不由自主便扑倒在书案上,但他猛然惊醒——手臂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一看是书案上放着一把锥子,他马上想出了制止打瞌睡的办法:锥刺股(大腿)!以后每当要打瞌睡时,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一下,让自己突然“痛醒”。他的大腿因此常常是鲜血淋淋,目不忍赌。

  家人见到这样,有些不忍心,劝他说:“你一定要成功的决心和心情我们可以理解,但不一定非要这样虐待自己啊!”

  苏秦回答说:“不这样,就会忘记过去的耻辱!”

  经过“血淋淋”的一年,苏秦已经很有学问了。他又开始出去闯荡天下,这一次终于事业有成,很有心得,开创了自己辉煌的政治生涯。

  11、《铁棒磨成针》

  古时候,有一位姓李名白的小男童,他天资聪明,看到不懂得事情,总喜欢问为什么?李白每天去学堂上学,因为他天资聪明,教书先生不但很喜欢他,还常常夸奖他。渐渐地李白骄傲了。曾有一段时间,他时常逃学。

  有一天,他逃学在外面,一边走一边玩。突然,他看到前边有一位老婆婆蹲在一块大石头旁,在石头上正磨一根铁棒。李白非常好奇,就走上前问老婆婆在做什么?老婆婆的脸上带着慈祥的笑容,温和的告诉他:“我正在磨一根绣花针。”李白惊讶的问:“这么粗的一根铁棒,怎么可能磨成很细的绣花针呢?”老婆婆又和蔼地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专心致志,铁棒必能磨成针。”并以此教育李白,只要持之以恒,必会成功的道理。李白听后很受启发。

  从此以后,李白刻苦用功的学习,终于,成为著名的诗人,一代大师,留名万古。

  12、《杀妻求将》

  战国军事家吴起,其妻子是齐国宗室的女儿,他们住在鲁国。不久齐国发兵攻打鲁国,有人推荐吴起率兵抵抗,鲁穆公因吴妻是齐国人,怕他有私不敢任用,吴知道后,为了功名,居然杀了妻子取得信任,最后打败了齐军。吴虽成名,但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鄙视。

  13、《大禹治水》

  上古时期,洪水泛滥,百姓深受其苦。舜帝派大禹的父亲鲧去治水,由于方法不当,洪水越来越大,鲧因此被杀。大禹后来接替父亲,继续治水,并吸取父亲的教训,采取疏导法终于制服了洪水。其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历代人的称赞。

  14、《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一次吴国将越王勾践包围,勾践只好求和,但发誓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耻辱,他床上铺刺人的柴草,并悬挂一个苦胆,每天睡柴草尝苦胆,以此激励自己,使越国实力不断增强,最终灭了吴国。

  15、《孙康映雪》

  孙康是晋朝时期的大学学问家,小时家里很穷,连灯油也买不起,但他还是想尽办法读书,一个雪夜,他拿着书在月光下读,由于看不清两眼发麻,他又干脆趴到雪地上,大雪象一面镜子,把书上的字照得很清晰,他惊喜万分直到这次读完。长大后凭着苦读学到的知识,成了一名大学问家。

  16、《苏洵发愤》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小时不喜欢读书,到了27岁仍一事无成。看到许多同龄人都考中了秀才。举人,才猛然醒悟,下决心迎头赶上。他以一改往日习惯,抓紧一切时间刻苦学习,学问大展,并带动儿子都刻苦读书。后来他同儿子苏轼。苏辙一起进京赶考,相继金榜题名,声震京城。

  17、《李密挂角》

  隋朝李密,生性好学,走到哪里都把书带在身边,有一次上街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被宰相杨素看到,杨素见他如此好学,顿生好感。通过交流,杨素发现他有举一反三的独到见解,就叫儿子杨玄向他学习,隋朝末年,杨玄起兵反隋,他做军师。后来为推翻隋炀帝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8、《梁灏夺魁》

  五代时期的有名才子梁灏,从小喜欢读书,长大后又博览群书。他35岁那年,参加了朝廷考试,不料名落孙山,他没有因此气馁,更加发愤学习。谁知命运偏偏与他作对,政权换了几代还是没考中。宋朝建立后,82岁的他考中了头等状元。他的好学不倦,坚忍不拔精神一直被后人传诵。

  19、《鸿门宴》

  秦末,刘邦攻下秦都咸阳,其手下告诉项羽说,刘邦有野心,项羽听后很害怕欲杀刘邦,即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席间指使项庄舞剑要杀刘邦,多亏项伯保护幸免于难,后来在刘邦护卫的斥责下,项羽才放弃杀刘邦的念头。

  20、《韦编三绝》

  孔子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一生都没有松懈过。那时候还没有纸,书都是用竹简作成的,再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孔子为了研究“周易”,每天不停地翻阅竹简,结实的牛皮绳居然因磨断而换了三次。可见没有刻苦精神,就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21、《推敲的故事》

  贾岛是唐朝诗人,写诗十分认真,被称为“苦吟诗人”,一次他来了灵感,写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他对句中的“敲”字,想用“推”字,可又拿不定主意,于是不断地用手做着推敲的动作,以致于得意忘形撞到了京城最高长官韩愈的轿子。韩愈被他执着的精神所感动,非但不责怪他,他俩还成了好朋友。现在,人们把“推敲”作为学习认真的代名词。

  22、《范缜论神灭》

  范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者,南朝时期佛教盛行,全国上下沉迷其中,他对此深恶痛绝,写了一本“神灭论”的书,对这种社会风气进行批驳。他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互相依存的。当时的宰相肖子良用高官厚禄引诱他放弃自己的观点,他却不为所动。最后被横加罪名流放到岭南,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观点。

  23、《黄帝制历》

  中国的历法是全世界最早的,既科学又实用,是在黄帝时期发明的。黄帝手下有两个大臣,叫羲和及常仪,他俩对天象都感兴趣,黄帝叫羲和研究太阳运行规律,叫常仪研究月亮和星辰的变化规律。经过努力他俩终于研究出这套历法,并一直沿用到现在。这就是“黄历”。

  24、《开天辟地》

  传说很久以前,天和地连在一起,象个大鸡蛋,里面漆黑混沌。一个巨人

叫盘古在里面睡了一万八千年,感到很憋气,便用斧头把“鸡蛋”剖开,里面清净的阳气变成了天,浑浊的阴气形成了地。此后盘古每天长一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终被固定下来,人和动物就生活在这里。这就叫“盘古开天地”。它反映了我们祖先与大自然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5、《文姬辨琴》

  蔡文姬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她父亲蔡邕也是东汉著名的大学者。一次,蔡邕正在弹琴,忽然家中的猫抓到一只老鼠,但还未能制服老鼠,蔡邕不知不觉受到感染,此情绪贯入到琴的旋律中。在后房听琴的蔡文姬忽然说:“猫鼠斗快结束了吧。”蔡邕很惊奇,连声称赞。可是战乱时代才女被匈奴掳去,20年后被曹操用重金赎回。蔡文姬归汉后,整理了许多父亲失散的书稿,为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作出了贡献。

  26、《道韫咏诗》

  谢道韫是东晋女文学家,自幼好学,聪明而有才辨。一年冬天下大雪,伯父谢安与人在后院赏雪,谢安一时高兴,出了一句“大雪纷纷何所似”来考晚辈们,大家抢着回答都不如意,此时道韫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了非常高兴。因此,后人称之为“柳絮才”,后来嫁给了大书法家王羲之子,被当时人们称为气质高雅超凡脱俗的女子。

  27、《祖萤咏诗》

  北朝后魏时期的祖萤,父亲当过太守,家里又很多藏书。他从小爱读书,小小年纪就出了名,8岁时就能写诗,12岁当了中书舍人的官,被称为“世圣小儿”。他说写诗要出自内心,要有自己的见解和风格。他长大后当了大官。

  28、《女娲补天》

  上古时候,水神共公不服皇帝统治,就与他打起来。战争异常激烈,从天上打到人间,最后打到西方不周山下。战局僵持不下,共工脾气暴躁,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灾祸发生了。因不周山是支撑天的柱子,天柱一倒,天倾西北地陷东南,造成洪水泛滥。女娲为了拯救人类,采来五色石,用天火敖成膏,把天补上。但倾斜的天,凹陷的地,再难恢复。至今,日落西山水流东南。

  29、《仁义礼智信》

  这是封建社会人们的行为规范,简称“五常”。“仁”者,对人宽厚有爱心;“义”者,为人正派,爱憎分明;“礼”者,行为端庄,彬彬有礼;“智”者,处事果断周密;“信”者,诚实稳重讲信誉。这些做到了,就是正人君子;反之,就是遭人唾骂的坏人。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30、《火烧赤壁》

  曹操挥兵南下后,因北方士兵水土不服,为了适应水战便把战船的首尾用铁索相连。周瑜采用了部将黄盖诈降的计策,使用火攻。一天夜里,当黄盖的小船驶近曹操的船队时,趁着东南风,放火烧船,曹操的船队顿时变成火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黄山游记日记 黄山游记日记  大年初三是个晴空万里、天高云淡的好日子!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我们一家三口再次...
《不一样的卡梅拉》读书笔记 《不一样的卡梅拉》读书笔记150字《不一样的卡梅拉》读书笔记150字《不一样的卡梅拉》这本书是妈妈送...
三年级拜年日记 三年级拜年日记  很多的小朋友们有的在玩鞭炮,只听见一声声“噼啪、噼啪”的鞭炮声响起,孩子们脸上露出...
小学生的军训日记300字 小学生的军训日记300字(精选15篇)  一天就要结束了,我们一定有不少所感触的事情吧,不如趁现在好...
室内设计实习日记 室内设计实习日记(精选8篇)  一天终于结束了,我们对人和事情也有了新的看法,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日记...
二年级数学优秀日记 二年级数学优秀日记(精选26篇)  即将要到一天的结尾了,相信你有很多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
财务会计毕业实习日记 财务会计毕业实习日记(精选20篇)  即将要到一天的结尾了,相信大家这一天里都收获颇丰吧,是时候静下...
清明节日记结尾如何写 清明节日记结尾如何写  清明是我国一年一度中的扫墓的节日,在清明这天同学们是怎么度过的呢?下面一起来...
刚开学就倒霉的日记 刚开学就倒霉的日记  我今天没有写作业,这不怕老师发现,良心过不去,正准备给老师认错呢!  我双腿颤...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 文化苦旅读书笔记(精选15篇)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
小学生日记 【精选】小学生日记3篇小学生日记 篇1  20xx年X月X日X天  我今年9岁,是蒙自二小三年级的同...
第三天军训日记300字 第三天军训日记300字(精选18篇)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在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需要进行好...
教师节日记50字100字作文 教师节日记50字100字作文XX年09月08日 星期四 天气:晴老师是可爱的!老师是美丽的!老师是我...
看灯展观察日记300字 看灯展观察日记300字  今天,妈妈、我、阿姨和燕燕,我们一起去看灯展。  到了那里,我们看到通向测...
最新妇女节日记 最新妇女节日记(精选10篇)  一天又结束了,今天一定有不少的收获吧,是时候用心地写一篇日记了。那么...
幼儿园教育笔记案例 幼儿园教育笔记案例  案例一:  当玩具掉到地上时老师问:“谁的玩具掉在地上了?”当厕所门外叽叽喳喳...
香香椿椿鱼鱼心情日记 香香椿椿鱼鱼心情日记  昨天下班回来的路上,看到一老伯推着一车香椿在卖。暗红色的嫩芽,散发出阵阵清香...
三年级日记300字左右 三年级日记300字左右(精选30篇)  一天又结束了,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经验,是时候用心地写...
三八妇女节日记 三八妇女节日记100字(通用35篇)  一天的时间即将结束了,想必有很多难忘的瞬间吧,这时候,最关键...
开学啦日记 开学啦日记15篇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过去了,这一天里,大家身边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见闻吧,这时候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