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创始人
2025-09-22 13:31:36
0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运动的快慢》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的教学内容学生对物理有了一定的了解,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学生对运动和静止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中学生进行了不少的有关速度,路程,时间的计算。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公式的理解和有关单位的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时间,路程,速度的概念。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公式,v=s/t的物理意义和使用方法。

  本届九年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好,但后进生面大因此在教育教学工作要充分关注他们教学过程中要从易到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活动。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因此,在教学中,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求知欲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过程。

  2.理解和掌握速度的概念

  3.v=s/t的理解和具体应用

  难点:1.速度单位的换算

  2.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说教学过程

  几个环节展开教学: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故事激趣——观察比较——形成概念——应用新知——加强巩固——体验成功——归纳总结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运动的视频资料。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发现问题: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播放了自已录制的我校运动会的100m和3000m视频学生学习兴趣高涨。分析学生的运动情况,他们的运动情况都一样吗?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并得出结论:视频中的物体都在运动,有的运动得快,有的运动得慢。然后,引出新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这样,利用视频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的实例分析入手,来引出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易于学生轻松的融入到课堂气氛中去,以此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故事激趣,观察比较,形成概念。

  利用多媒体播放动画片:龟兔赛跑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开始阶段谁跑的比较快?判断依据是什么?最后裁判认为谁跑的比较快?判断依据又是什么?

  以小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上的气氛,让同学们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比较,并互相讨论,充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分析、比较、讨论中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并能描述所观察现象有什么主要特征,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学生从交流讨论中找到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开始阶段兔子跑得快,是因为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跑的路程长。最后裁判认为乌龟赢得比赛,是因为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路程相同而乌龟花的时间少。

  据此,对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进行总结并提出新问题:若路程、时间均不相同时,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

  这样,采用边观察、边引导分析,层层设疑,步步深入的方法组织教学,通过教师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看"、"想"、"说"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物理教育的教学目标。

  展示问题: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3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

  老师不断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激疑启思,采用启发式教学,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通过演练得出:可以比较他们在1秒内或1分钟内通过的路程,由此引出什么是单位时间,得出并理解速度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这样逐步的建立起速度的概念,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高度,慢慢的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在课堂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后进生学习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后进生反应慢些老师要理解他们,多肯定他们的成绩,多表扬他们的进步。增强学生求欲望。

  根据速度的定义直接得出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以及它们的符号含义,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在讲解单位换算时,要引导学生根据时间单位和长度单位来逐步的推导出米/秒与千米/小时之间的换算关系,使学生慢慢的领会和理解单位之间是如何换算的,而不是一味的死记硬背。物理注重的是理解,要学会理解的记忆,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3.应用新知,加强巩固,体验成功。

  利用多媒体展示例题:

  例题1:学校的校运会女子100米短跑记录是13.5s,请运用知识计算出运动员百米短跑的速度。

  解:v=S/t=100m/13s=7.61m/s

  答:运动员百米短跑的速度为7.61m/s

  例题2:例题:保靖至吉首的路程为100Km,一辆汽车从保靖县开往吉首,这辆汽车的速度是40Km/h,几小时后可以到达吉首?

  已知:S=100Km,v=40km/h

  求:t

  解:根据公式v=s/t得

  t=s/v

  =100km/40km/h

  =2.5h

  答:这辆汽车2.5小时后可以到达吉首。

  例题3:例题:2006月7月12日,我国优秀运动员刘翔在洛桑田径黄金联赛中以12秒88打破了由科林杰克逊保持了13年之久的110米跨栏世界纪录,则这项记录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如果一辆正在行驶的摩托车的速度表指示为30km/h,哪一个速度比较大?

  解:

  利用公式v=S/t计算出刘翔的速度为

  v1=S/t=110m/12.88s=8.54m/s

  摩托车的速度为

  v2=30km/h=30/3.6m/s=8.3m/sv1>v2

  所以,刘翔的速度比摩托车的大。

  第一道题是公式v=s/t的直接应用,这道题比较简单易懂,目的是让学生能够顺利的做出来,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第二道题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编写的,目的是懂得公式如何变形,学会变形公式的应用,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无处不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第三道题涉及单位之间的换算,教学难度稍大一点,后进生对这题是难了点,教师要多讲,多让学生提问让学生弄清这题。目的是让学生领会速度的物理意义。

  通过这三道习题的讲解,让学生养成先分析题意,再规范解题的良好习惯。要求学生在做计算时要写,已知,求,解,答四步。

  匀速直线运动的引入: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几乎见不到,因为它是一种理想化的运动。我们有时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简化物理问题,会近似的把一些运动看做是匀速直线运动。

  老师简单介绍变速运动、平均速度,使学生注意区分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值。

  课堂小练习:

  1、单位换算:

  (1)108km/h=____m/s[2]15m/s=——km/h

  2、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1min通过了1800m的路程,汽车的速度是()

  A.1800m/sB.108m/sC.90m/sD.30m/s

  4.归纳总结

  最后,再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把本节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让学生养成先学习后总结的良好习惯,并培养、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就应遵循人们的`认识规律,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就决定了物理概念的教学,要重视直观性,即以直观为基础来进行物理概念的教学。本节课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观察比较来理解速度的概念,以及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二是通过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有了直观的感觉认识,再结合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引起学生通过对物理现象的观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通过比较、分析、概括形成概念。

  观察实验讨论、对比归纳、练习提高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分析点拨和帮助下学生进行观察实验为主,老师的提问分析为辅进行的。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列举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进行观察,循序渐进的归纳出速度的概念。

  首先,多媒体课件能较好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进行观察,分析现象。更能方便的进行对比、归纳,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尽量让学生去想、去说、去做、去练。通过练习,来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以及速度单位的换算。再次,通过动手做实验,来加深对速度的物理意义的领会。

  六、说板书设计

  为了体现我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容易理解,我的板书设计如下:

  运动的快慢

  一、速度:

  1.速度的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速度的定义: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速度的计算公式:

  v=s/t其中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s表示速度

  常用单位:千米每小时(km/h)

  换算关系:1m/s=3.6km/h

  二、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平均速度公式:v=s/t

  七、作业布置:

  1.1m/s=_____km/h

  0.5m/s=_____km/h

  10m/s=_____km/h

  54km/h=_____m/s

  2.甲、乙、丙三人步行的速度分别是3.5km/h,64m/min,1m/s,则三人的速度的关系是?[注,min表示分钟]

  3.汽车以20m/s的速度行驶了2h,它在这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__km.

  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人对着相距425米的高山喊一声,听到回声经过的时间是()[声音的路程]

  A.1.25sB.0.625sC.0.8sD.2.5s

  《运动的快慢》说课稿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上一节讲述的是“运动的描述”,通过这一节学生知道了“什么是运动”,而本节课教材通过“想想议议”栏目提出问题(“哪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引入课题,并且学生讨论总结后直接得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在小学数学课中,学生学习过计算速度和路程的问题,对这些知识并不陌生,初中物理从简单的运动开始,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来逐步展开对物理的学习。

  二、学生分析

  中学生对速度、路程等物理概念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学生对本节课还是喜欢物理又害怕难,喜欢的是以前接触过速度的计算,怕的是利用物理公式解决速度问题还是第一次,特别是数学底子薄的学生。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加强自信显得特别的重要。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喜欢看鲜明、生动、不平常的现象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4、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直线运动的快慢。

  四、重点难点

  重点:建立速度的概念和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

  难点: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五、教学方法

  1、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当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2、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速度单位的换算。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一)课题引入

  通过多媒体展示“2004年奥运会上刘翔夺冠”的实录引入课题。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具体事例导入课题,更具有吸引力,效果要比教材“想象议议”引入更好。

  教师提问:刘翔用了12秒88跑完了110米,你们想知道他有多么快吗?

  (二)新授课程

  1、首先学生看教材“想想议议”栏目中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教师也可以提出以下问题,以启发学生的思路。

  蜗牛在地面沿直线爬行、自行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飞机在空中沿直线飞行,他们的运动情况有何区别?

  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他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然后让学生继续讨论:生活中怎样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待充分讨论后,师生共同归纳出几个办法。

  (1)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远的运动的快。如,二人同时同地出发,走在前面的运动的快。

  (2)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短的运动得快。如,百米赛跑,先到终点的运动的快。

  (3)时间、路程都不相同时,1s内通过路程远的运动的快。

  从而引入速度的概念,引入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完善学生对速度的认识:

  (1)物理意义(2)定义(3)公式(4)国际单位、常用单位

  然后指导学生观察书中的图1、32,认识汽车的速度表。让学生阅读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并让学生进行单位换算练习,如:1m/s=_____km/h;5m/s=_____km/h;72km/h=_____m/s。

  2、在生活中,做机械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吗?机械运动时怎样分类的?哪类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想想议议”,学生会发现,甲图中的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运动的路线是直线,乙图中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运动的路线也是直线。在此基础上,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还应让学生了解,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若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样的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可以用公式v=s/t计算出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3、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学会使用公式v=s/t及变形公式s=vt、t=s/v解决简单的问题。在练习过程中,应规范学生的解题过程。养成先分析,在解题的良好习惯。

  4、小结:新授课后,组织学生讨论“是否还有疑点?”,并对本节课做简单的总结。

  5、完成达标测试,展示答案,集体纠正。

  6、作业布置

  七、教学效果

  本节通过教材及身边的实例,科学、规范的引入速度的概念。通过这样的学习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素的概念,同时也提高了运用数学工具处理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了建立速度概念的思想方法。对于速度的公式进行计算大部分学生能完成并掌握,但解题时过程不规范还应课下加强训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论文答辩陈述稿怎么写   论文答辩陈述稿可以让同学们在答辩时更胸有成竹,更具条理性,为评委留下一个好印象。下面,小编为大家...
高一物理说课稿 高一物理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
《在山的那边》说课 《在山的那边》说课范文  今天,我授课的内容诗《在山的那边》。这篇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番茄太阳”》说课稿 《“番茄太阳”》说课稿《“番茄太阳”》说课稿1  一、说教材  《番茄太阳》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八册的...
《钓鱼》教师的说课稿 《钓鱼》教师的说课稿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
走向复兴的演讲稿 走向复兴的演讲稿  前进,前进,向前进,排山倒海不可阻挡。欢迎阅读CN人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走向...
校运会加油稿件 校运会加油稿件致跳高运动员如海上的浪花,似浪花上的云燕。灵巧的速跑,轻轻的一跃,落下的是小小的横竿,...
宝宝百日宴发言稿 宝宝百日宴发言稿(精选10篇)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发言稿,发言稿是一种...
高三语文《陈奂生上城》说课稿 高三语文《陈奂生上城》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小说在整个中学语文教学有...
新员工入职发言稿 新员工入职发言稿(精选10篇)  在社会发展不断提速的今天,发言稿应用范围愈来愈广泛,发言稿具有观点...
健康小先锋大班说课稿 健康小先锋大班说课稿  一、教材内容的选择  《纲要》中指出,要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
家长代表在幼儿园家长会上的发... 家长代表在幼儿园家长会上的发言稿  参加孩子的家长会,作为家长代表如何发言呢?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家长代...
《乌鸦喝水》的六年级语文说课... 《乌鸦喝水》的六年级语文说课稿  一、说教材  《乌鸦喝水》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五单元的...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 《孔雀东南飞》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孔雀东南飞》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
双爱主题教育的通讯稿 双爱主题教育的通讯稿  今年以来,xx电器有限公司党支部在全体员工中开展“爱厂如家,爱岗敬业”主题教...
教师节报道新闻稿 教师节报道新闻稿  在人们越来越重视发展的今天,我们都跟新闻稿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新闻稿顾名思义就...
唱脸谱说课稿 唱脸谱说课稿3篇  说课是一名老师必备的能力,而说课稿是进行说课的基础,如何写一篇好的说课稿更是能力...
新少先队员代表发言稿 新少先队员代表发言稿(精选8篇)  身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应该做的,是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称职的少先队...
初中物理说课稿 初中物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压强是自然科学的重要概念,在科学技术和生产中都经常用到...
《有趣的几何图形》说课稿 《有趣的几何图形》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