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登黄鹤楼》全文赏析
创始人
2025-07-02 21:01:21
0

王之涣《登黄鹤楼》全文赏析

  《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一作朱斌诗)创作的一首诗。人们对于王之涣《登鹳雀楼》都有着很高的评价,《登鹳雀楼》的第一句诗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名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之涣《登黄鹤楼》全文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登黄鹤楼》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黄鹤楼》注释:

  1、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蒲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2、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3、欲:想要。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

  4、更:再。

  《登黄鹤楼》译文:

  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登黄鹤楼》创作背景:

  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一说,作者王之涣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但是,根据王之涣及其夫人的墓志铭,则王之涣系垂拱四年(688年)生人,后“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薄”,在开元十年(722年)与夫人李氏成婚时仍在衡水主簿任上,且任职时间一直持续到开元十四年(726年)前后,此后才罢官悠游,而此时王之涣已经年近四十,经过十五年的悠游后约在天宝元年(742年)复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不久即去世,享年五十五岁。学者李希泌推测,鹊雀楼在平阳府蒲州(今山西蒲县),与王之涣的老家绛州,同属晋南,故这首诗可能是王之涣在弃官回乡时所作,创作年代约在开元十五年至二十九年(727—741年)。

  《登黄鹤楼》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山,“黄河入海流”写水。诗人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画面宽广辽远。杜甫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中有“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两句,虽是论画,也可以用来论诗。王之涣的这两句写景诗就做到了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就全诗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流水对,虽两句相对,而没有对仗的痕迹。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梦溪笔谈》中曾指出,唐人在鹳雀楼所留下的诗中,“惟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李益的诗是一首七律;畅当的诗也是一首五绝,也题作《登鹳雀楼》。全诗如下:“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诗境也很壮阔,不失为一首名作,但有王之涣的这首诗在前,比较之下,终输一筹,不得不让王诗独步千古。周复纲说,这首诗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美和哲理的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和谐,是伟大的艺术再现和创造。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唐代诗人。字季凌,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至绛(今山西绛县)。讲究义气,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用词十分朴实,造境极为深远。传世之作仅六首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再别康桥原文朗诵 再别康桥原文朗诵  《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
《英国科学家发现转基因作物会... 关于《英国科学家发现转基因作物会种下恶果》的阅读题及答案  试题内容:  二、(9分)  阅读下面的...
《百战奇略·第二卷·寡战》原... 《百战奇略·第二卷·寡战》原文及翻译  第二卷·寡战  作者:刘基  凡战,若以寡敌众,必以日暮,或...
郭沫若的诗   郭沫若的诗  1、《天狗》  (一)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
最新《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 《商业银行设立基金管理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是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
再别康桥阅读及答案 再别康桥阅读及答案  《再别康桥》将具体景物与想象糅合在一起构成诗的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巧妙地把气氛...
双语文章《按图索骥》   Bo Le was a famous expert in the physiognomy ofh...
《三字经》童声全文朗读及全文 《三字经》童声全文朗读及全文  孩子学习《三字经》应该有一个正确的方法,比方这篇文章里,听童声版的《...
劝学原文及翻译 劝学原文及翻译(集合15篇)劝学原文及翻译1  《劝学》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
草房子概括主要内容 草房子概括主要内容  《草房子》是作家曹文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文章。作品中讲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
电影《80’后》十大经典台词 电影《80’后》十大经典台词经典台词一: 舅妈问:“这么多颜色,你最喜欢哪种?” 幼年沈星辰答:“白...
齐雩祭歌 黑帝 二 齐雩祭歌 黑帝 二 齐雩祭歌 黑帝 二,此诗是组诗的第二首,一共八句,都是三言句,是一首古体诗,由南...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的诗意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的诗意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作者:王建  原文: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
《岳阳楼记》赏析 2022年《岳阳楼记》赏析  《岳阳楼记》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
孔子劝学的经典名言 关于孔子劝学的经典名言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盖有不知而作者,我无是也。  ...
关于桃花的现代诗   桃花的美叫人动容,古往今来,很多名师大家都拿桃花作诗,关于桃花的现代诗。看看下面unjs小编为大...
答顾东桥书原文及翻译 答顾东桥书原文及翻译  《传习录》是哲学著作,作者是中国明代哲学家、宋明理学中心学一派的代表人物王守...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原文: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
女孩取名诗经篇(2) 女孩取名诗经精选篇  37、馨宁。《周颂·载芟》:“有椒其馨,胡考之宁”。馨:馨香;宁:安宁。德纯。...
张若虚诗词《春江花月夜》鉴赏 张若虚诗词《春江花月夜》鉴赏  【原文】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