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序鉴赏
创始人
2025-07-03 15:16:11
0

王羲之兰亭序鉴赏

  兰亭集序是中国晋代(公元353年),书圣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渚山下以文会友,写出“天下第一行书”,也称《兰亭序》、《临河序》、《禊帖》、《三月三日兰亭诗序》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兰亭序鉴赏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王羲之兰亭序鉴赏 篇1

  《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诗集《兰亭集》所写的一篇序文,但就其内容和形式而言,它又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书序,而且是我国文学史上一篇立意深远、文笔清新自然的优美散文。

  文章从兰亭集会落笔,首先用简洁的文字点明集会的时间、地点、缘由和与会人物,接着用抒情的笔调,描绘了清雅优美的山、水、林、竹等自然景物,而正是这些自然风光引起与会者饮酒取乐、临流赋诗的雅兴,下文就自然转入叙写雅事,叙写与会者“一觞一咏”、“游目骋怀”的种种欢乐情景。段末以“乐”字作结,揭示了与会者沉浸在美好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得到审美愉悦而暂时忘却烦恼的情趣。

  第二段作者紧承上文“俯”“仰”二字和“信可乐也”一语,转写人世变幻、情随事迁的情况。不管是“晤言一室之内”的静者,还是“放浪形骸之外”的躁者,他们虽都在一时一事上“快然自足”,但是这些眼前的美景和人世的欢乐,“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乐极而悲生,他们不得不面对严酷的现实:“老之将至”、“终期于尽”,人生苦短。至此,作者自然提出“死生亦大矣”这一主旨。本段末以“痛”字反诘作结,不仅为呼应上段的“乐”,更为引起读者深思“死生”这一人生最重大问题。

  第三段作者抓住死生问题,进一层表明自己的生死观。作者首先借古立论,说明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重视死生问题,自己也不能例外。接着作者针对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无经济大略的社会风气,痛斥“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学说为“虚诞”、“妄作”,从而表明了作者积极进取的生死观,而这正是作者编辑《兰亭集》并为之作序的目的。文章前面两段分别以“乐”、“痛”作结,最后一段以“感”字作结,表明作者坚信后世读者会从斯文(这篇序文)中产生同感:认识死生问题的重要,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纵观全文,作者着眼死生二字,借一次集会宴游阐明人生哲理,表明了作者深远立意。同样是写了宴游情景,但石崇的《金谷诗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等文章,抒发的却是人生短暂,需及时行乐的情怀,立意显然不及作者的《兰亭集序》深远。作者生活在东晋时代,当时统治集团偏安江东,不思进取。士大夫崇尚玄学,清谈之风很盛,而作者却公开批评“虚谈废务、浮文妨要”,颇想有所作为。从作者给中军将军殷浩、会稽王司马昱、太傅谢安等人的信中,可以看出作者忧国忧民,渴望救国家“倒悬之急”的大志和旷达进取的人生态度。当然,由于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作者不可能始终坚持这一正确的人生态度,永和十一年(公元355年)春,即作者写完《兰亭集序》后两年,作者因深感空怀壮志,报国无门,又因与扬州刺史王述的矛盾恩怨,愤而称病去官,且到父母墓前立誓永不再仕。此后便“尽山水之游,弋钓为娱”,去寻求“当以乐死”的境界,反映了作者晚年思想渐趋消极虚无。这是我们在全面评价作者一生思想时应该注意的。

  《兰亭集序》之所以流传千古,不仅因为其立意深远,而且因为其文笔清新流畅,朴素自然。魏晋时期出现了骈文的高潮,骈文几乎占有了一切文字领域,这种文体讲究对偶、辞藻、音律、典故,极不利表情达意。在这种骈文风行的时代,作者能不拘成格,用洒脱流畅、朴素简洁、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写景,叙事,抒情,议论,充分体现了作者散文的个人风格。特别是文中用了“群贤毕至”、“崇山峻岭”、“茂林修林”、“天朗气清”、“游目骋怀”、“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若合一契”等词语写兰亭山水之优美,叙时人宴游之雅致,抒盛事不常之感慨,议死生意义之重大,而这些词语从此便被后人当作成语使用,极大丰富了祖国的语言宝库,从而也奠定了《兰亭集序》在中国文学上的地位。

  王羲之兰亭序鉴赏 篇2

  文描绘了兰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会的'乐趣,抒发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感叹。作者时喜时悲,喜极而悲,文章也随其感情的变化由平静而激荡,再由激荡而平静,极尽波澜起伏、抑扬顿挫之美,所以《兰亭集序》才成为名篇佳作。全文共三段。

  文章首段记叙兰亭聚会盛况,并写出与会者的深切感受。先点明聚会的时问、地点、缘由,后介绍与会的人数之多,范围之广,“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接着写兰亭周围优美的环境。先写高远处:“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写近低处“清流激湍”;然后总写一笔:“映带左右”。用语简洁。富有诗情画意。在写景的基础上,由此顺笔引出临流赋诗,点出盛会的内容为“一觞一咏”,“畅叙幽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这是反面衬托之笔,以加张表达赏心悦目之情。最后指出盛会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时,“天朗气清”为下文的“仰观”、“俯察”提供了有利条件;“惠风和畅”又与“暮春之初”相呼应。此时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观”、“俯察”,“游目骋怀”、“视听之娱”完全可以摆脱世俗的苦恼,尽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发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与会者的感受归结到“乐”字上面。笔势疏朗简净,毫无斧凿痕迹。

  文章第二段,阐明作者对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哲,盛事不常,紧承土文的“乐”字,引发出种种感慨。先用两个“或”字,从正反对比分别评说“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的两种不同的具体表现,一是“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一是“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然后指出这两种表现尽管不同,但心情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当其欣于所遇”时,都会“快然自足”,却“不知老之将至”。这种感受,正是针对正文“游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的聚会之乐而发,侧重写出乐而忘悲。接着由“欣于几所遇”的乐引出“情随事迁”的优,写出乐而生忧,发出“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慨叹、文章至此,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最后引用孔了所说的“死生亦大矣”一句话来总结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最后一段说明作序的缘由。文章紧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发议论,从亲身感受谈起,指出每每发现“昔人兴感之由”和自己的兴感之由完全一样,所以“未尝不临文嗟悼”,可是又说不清其中原因。接着把笔锋转向了对老庄关于“一生死”,“齐彭祖”论调的批判,认为那完全是“虚诞”和“妄作”。东晋时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庄,喜好虚无土义的清谈,庄子认为自然万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庄子·齐物论》),且把长寿的彭祖和夭折的儿童等同看待,认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作者能与时风为悖。对老庄这种思想的大胆否定,是难能可贵的,然后作者从由古到今的事实中做了进一步的推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基于这种认识,所以才“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留于后人去阅读。尽管将来“事殊事异”,但“所以兴怀。其一致也”。这就从理论上说清了所以要编《兰亭诗集》的原因。最后一句,交代了写序的目的,引起后人的感怀。文字收束得直截了当,开发的情思却绵绵不绝。

  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骈文的精品。《兰亭集序》在骈文的几个方面都有所长。在句法上,对仗整齐,句意排比,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宇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无斧凿之痕,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属于议论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简沽,富有表现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齐彭荡”和“修楔事”这样浅显易储的典故,这样朴素的行文与东晋对代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形成鲜明对照。

  这篇文章体现了王羲之积极入世的人生观,和老庄学说主张的无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文天祥就义》原文及翻译赏析 《文天祥就义》原文及翻译赏析  导语:文天祥,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什么季节?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什么季节?  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都是写了 夏季的西湖山水风光之美和晴雨多变的特征,以...
《师说》原文翻译及赏析 《师说》原文翻译及赏析  《师说》作于唐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韩愈任四门博士时,这篇文章是韩愈写...
红楼梦秦可卿人物分析 红楼梦秦可卿人物分析  秦可卿出场不多,而且几乎在梦中出现,飘忽神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楼梦秦...
《声声慢》原文和翻译 《声声慢》原文和翻译  导语:《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
《泷冈阡表》原文及鉴赏 《泷冈阡表》原文及鉴赏  泷冈阡表(欧阳修)  ◇原文  呜呼!惟我皇考崇公,卜吉于泷冈之六十年,其...
张丑为质于燕的原文及翻译 张丑为质于燕的原文及翻译  《张丑为质于燕》是一篇创作于战国时期的散文,出自西汉刘向编著的《战国策》...
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高适(700-765),字达夫。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睢阳(今河南商丘),世称“高常侍”。岑参(71...
《骆驼祥子》主要内容情节梗概... 《骆驼祥子》主要内容情节梗概整理  《骆驼祥子》是人民艺术家——老舍(舒庆春,1899-1966)所...
周易算命有科学依据吗 周易算命有科学依据吗  很多人都认为八字算命并没有科学依据,只是迷信之说,并不可能从八字中预知自己未...
《钱塘湖春行》原文及赏析 鲁迅《孔乙己》原文及赏析推荐度:寒窑赋原文注解及译文推荐度:《骆驼祥子》创作背景及作品赏析推荐度:寒...
长豫事亲文言文翻译 长豫事亲文言文翻译  《长豫事亲》,是南朝宋代作者刘义庆写的一篇文章。出处为《世说新语·德行》。以下...
赵孟頫滕王阁序书法 蓬莱阁景点导游词推荐度:硬笔书法书法社团活动计划推荐度:俄狄浦斯王读后感推荐度:书法班招生方案推荐度...
用“通感”手法赏析欧阳修的《... 用“通感”手法赏析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醉翁亭记》写于庆历六年,欧阳修因支持韩琦、范仲淹等的政治改革...
小学语文第三册《苹果落地》课...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三册《苹果落地》课堂实录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揭示课题师:瞧!老师今天为小朋友们...
《浣溪沙》译文及赏析 《浣溪沙》译文及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5篇)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1  梦游天姥(mǔ)吟留别  (也作《...
手机怎么用百度翻译文言文 手机怎么用百度翻译文言文  第一步:  下载“手机百度翻译”软件,打开百度翻译软件,在源语言一栏中点...
《都市歌手》第十七集 《都市歌手》第十七集都市歌手第十七集我开始喜欢你(上)人物:金紫燕、穆双毅、隋世兵、霍智广、屠天信、...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2教学设计:诗歌导入人生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时真的不遂人愿。假如你觉得生活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