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赤壁赋》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创始人
2025-07-03 00:16:53
0

浅析《赤壁赋》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赤壁赋》寓情于景,借景明理,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文章重在抒发人生感慨,辩论人生意义,故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和哲理性。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赤壁赋》文章思想内容及文章的艺术特点,欢迎大家阅读借鉴!

  思想内容:

  非悲剧无以成就诗人。这在中国文学史上已得到了无数次的证明。李后主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无不令人心如刀绞。

  苏轼的名篇确有不少也是在受贬谪的时候写成的。但他在困境中的诗作却与别人显得有所不同。黄州这样邋遢的小镇丝毫没有影响到苏轼的雅兴。他以诗人独到的眼光将一切事物都诗化了,又用博大的胸怀将它们融为那几篇流传千年的文字。

  苏轼一生的信仰是儒与道的结合。所以他不仅仅是个游离于人事之外,独享山川之乐的诗人。在苏轼与他弟弟中进士时,仁宗曾高兴地连呼物色到了宰相之才。苏轼也曾因政见不同与王安石明争暗斗。最后,他因为乌台诗案受迫害遭贬黄州。

  到黄州以后,苏轼一改原本尖锐讽刺的文风,陶冶于山水之中,过着道家的生活。他对自然的博大胸怀也得以体现。一次夜游,苏轼沉迷于夜色之中,喝酒赏月吟诗,回到家中时天色甚晚,“家童鼻息以雷鸣,敲门都不应,依仗听江声”。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与心情下,他写下了《赤壁赋》。

  那是七月十六日的仲夏夜,苏轼和他的朋友杨世昌,驾着小舟,在水中漂流,欣赏夜色。他们饮酒作诗,杨世昌还吹起萧来。萧声本就本凉,他更是吹得无比凄婉,弄得旁船的寡妇都啜泣起来。接着便是他们主客的对话。苏轼问他为什么要吹得这么悲凉。杨世昌说是想到了曹操。他当年在赤壁大败。威武的战船在火中毫无用武之地,疯狂的东风掠过,百万大军兵败如山倒,场面惨烈。那样浩大的战争发生过,而这里却还是这样安静。曹操这样的一世之雄称霸一方,却随历史消失,早已不在。他们尚且如此,更何况我们呢。想想我们两个人在茫茫宇宙之中真是太渺小了,好生悲凉。

  苏轼被这充斥着宇宙的悲观感受感染了。试想,茫茫的天地之间,只飘着一叶小舟,旁边隐隐一个寡妇,几条潜鱼,而萧声那样悲凉,伙伴也被悲观的.色彩笼罩,再想想自己悲苦的境地,苏轼怎能不动容。但他那哲学家的胸怀让他超脱出来,很快便释然了。世间万物时时都在变化,它们不在哪个时刻停留,水在流逝,月有圆缺,人也会慢慢消逝。可你看,水还是这水,月还是这月,它们却哪曾改变过呢。那人也会是永恒的,历史在轮回,我们要珍惜现在的风光。万物在变化着,却从没把本质改变。所以不是我们的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得到,那又何必去想它呢。而这清风明月,永远都属于我们,它们能让我们快乐,而不使光阴虚度。而我们现在不就在享受它们吗?

  苏轼忘却了人事的悲喜,以他博大的胸怀陶冶于自然之中。朋友也被他感动了,豁然开朗,于是欣欣然入睡。

  苏轼从政便是政治家,即便没有雄才大略也能兢兢业业。而遭贬后又是诗人了,抛开人事的繁杂,享受山水之乐,田园之趣。这样的境界让人着实佩服。据说那些迫害苏轼的小人把他弄到没人愿意待的惠州以后,却偶尔读到他的诗,觉得苏轼的生活还蛮舒服,便又将他远谪海南了。但恐怕无论怎样恶劣的环境,对于苏轼这样的大诗人都会是诗化的天堂。

  艺术特点:

  1、情、景、理融为一体。议论使景物具有精妙的哲理内涵,写景使哲理呈现生动可感的形象而抒情又成了文章的内在脉络三者融为一体相得益彰。第一段描写月夜江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之上,俳徊于斗牛之间”。如画的美景引发苏子感情的抒发,使他充满了欢娱之情。同时,为后文议论说理进行了一个形象的铺垫。第二段写客的议论由萧声引发人生哀叹,抒写人生苦闷,“托遗垧于悲风”作者虚无消极的人生观借助于“风”这一具体现实景物表达了出来。三段写苏子反驳,起首用了:“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句来个针锋相对,随之以水月作譬深入浅出说明了事物具有变与不变两重性道理。表现了作者对人生热爱,以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代表自然界美好的事物。通过水月景物描写过渡到说理,创造出一种情,景,理结合充满诗情画意而又蕴含人生哲理的艺术境界。

  2、善于取譬。特别写萧声的呜咽,通过比喻将抽象的不易表现的声情写的具体可感,诉诸视觉与听觉。“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以及第三段苏子反驳,用水月作譬深入浅出的阐述了变与不变的哲理。

  3、构思独具匠心。本文采取主客问答形式并注意抑客扬主这种主客问答。实际上是作者内心自我独白,表达了苏轼思想感情上波折挣扎解脱的过程,造成文意起伏跌宕,曲折有致。

  4、结构独特。本文两条线索时间线和感情线并行发展,以外在时间的推移来推进感情发展。

  5、采用借景抒情,借物喻理的表现手法,使本文写景抒情说理统一,把抽象的哲理和逻辑思辨形象的体现了出来。

  6、语言自然优美,生动形象,句式韵散结合,讲究排偶,排比有气势,散句有韵味使文章更像一首散文诗。“清风徐来”描写清风微微地从容不迫的吹拂,营造出静谧舒畅境界。“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纵、凌”写小舟在宽阔江面上轻举荡漾动态。“茫然”既写视觉景象又传达出具体感受。此外,作者借用传统辞赋主客问答句式,排偶的同时又不仅限于铺陈事物。而是将哲理渗到其中,是对赋体的巧妙利用与革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格林经典童话《灰姑娘》全文(... 格林经典童话《灰姑娘》全文  那只小鸟来了,它带来了一套比她前一天穿的那套更加漂亮的礼服。当她来到舞...
《王冕好学》原文和译文 《王冕好学》原文和译文  在平日的学习中,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注重典故、骈俪对仗、...
念奴娇断虹霁雨原文及翻译 念奴娇断虹霁雨原文及翻译  《念奴娇·断虹霁雨》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词作。此词上片写众人赏月的情景,...
兰亭序书法 赏析 兰亭序书法 赏析  《兰亭序》气盛神凝,逸笔天成,而且变化结构、匠心独运而又不毫无安排造作的痕迹,是...
内经:三焦主全身之气 内经:三焦主全身之气  引导语:《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我国现存医书中最早的典籍之一。成书于战国...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原文及...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原文及赏析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是五代词人牛希济所写的一首词。词的上阕词人...
《智囊(选录)·捷智部·司马... 《智囊(选录)·捷智部·司马遹》原文及翻译  捷智部·司马遹  作者:冯梦龙  【原文】  司马遹晋...
红楼梦之十二金钗 红楼梦之十二金钗  红楼梦之十二金钗  分别是:林黛玉(情情)薛宝钗(冷情)贾元春(宫情)贾探春(敏...
为学文言文中文翻译 为学文言文中文翻译  《为学》,全名为《为学一首示子侄》,收录于《白鹤堂集》,为清代彭端淑作品,作于...
宿新市徐公店原文全文、翻译及... 宿新市徐公店原文全文、翻译及赏析  《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
《短歌行》书法作品 《短歌行》书法作品  引导语:《短歌行》一诗,主题非常明确,就是作者希望有大量人才来为自己所用。是曹...
科目二主要考试内容 科目二主要考试内容  科目二是驾照考试中的重要科目,那么在科目二的考试中,都有哪些好的考试内容呢?下...
找工作打油诗   找工作打油诗  1、《求职打油诗》  天生我材必有用,无人生来啥都懂。是驴是马遛一遛,用了才知中...
文天祥正气歌原文翻译及鉴赏 文天祥正气歌原文翻译及鉴赏  《正气歌》是南宋诗人文天祥在狱中写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天祥...
天津周边城市自驾游 天津周边城市自驾游  天津,简称津,中华人民共和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环渤海地区经济中心...
炳烛而学原文及翻译 炳烛而学原文及翻译  炳烛而学一词为师旷劝谏晋平公不要因为年老而放弃学习所设之比喻。一起来看看炳烛而...
《木兰诗》原文及翻译注释 《木兰诗》原文及翻译注释  《木兰诗》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小学二年级画春天的图画 小学二年级画春天的图画  春天,万物复苏,春风和煦,杨柳抽芽,鸟语花香。下面是小学二年级画春天的图画...
盘点《你的名字》经典台词   今天就跟大家聊聊刚刚上映不久的《你的名字》,于12月2日上映的日本动画电影,4天票房3亿元,不少...
四川外语学院翻译硕士笔译考研... 四川外语学院翻译硕士笔译考研经验分享我是4月21号中午知道自己被拟录取了。说实话,并没有太激动的感觉...